人口政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議員斥政府派2萬蚊鼓勵生育短視

2024年06月10日 13: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隨着適齡學生人數下降,導致多間幼稚園陸續結束營運,有議員批評政府手握財政及人力資源,缺乏全面的規劃和藍圖,目前政府只是通過發放2萬港元給新生嬰兒家庭來鼓勵生育,顯然缺乏遠見,又質疑香港的人口政策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促請政府加大資金扶持,以及採取全面、長遠的措施來應對人口問題,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議員吳傑莊今日在社交平台貼文,指擁有40多年歷史的大圍路德會愛心幼稚園因經營困難,將於今年8月結束營運,全校10名教職員和至少18名學童將受影響,面對適齡學生人數的結構性下降,令人質疑是否只能被動應對,任由殺校潮「殺到」?
他指2022學年全港幼兒班學生人數已跌破5萬人,若以出生數目推算,2024/25學年學生人數可能跌至約3.5萬人。學生人數不足,導致學額供過於求。2022年幼兒園學額超過6萬個,而學生人數僅約4.6萬。因此,香港幼稚園招生情況嚴峻,2020-2023學年累計有60間幼稚園停辦。
面對相關問題,他指政府手握財政和人力資源,卻缺乏全面的規劃和藍圖,現時政府只是通過發放2萬港元給新生嬰兒家庭來鼓勵生育,這顯然缺乏遠見。實際上,決定生育的因素眾多,如雙職家庭在照顧孩子方面的困難等,需要更多家庭友善政策支持。
他以芬蘭為例,其幼教制度相當完善,當地採取一站式的系統,為1歲起的所有兒童提供免費的早期教育和照護(ECEC)服務。這種被稱為「educare」的模式強調兒童全面成長和發展,關註他們的身體、社交、情感和認知健康。同時,當地盡量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提供靈活的排課選擇,如半日制和全日制選項,讓家長能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安排。他認為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資源,讓幼兒園老師發揮所長,培育下一代;同時,也能將養育孩子的負擔社會化,讓家長省去養育的金錢和時間開支,減輕顧慮。
參考芬蘭的幼兒教育制度,他認為香港可以從幼兒照顧服務這一領域入手,進行更為深入的改革,例如政府可加大資金扶持,確保大部分家庭能夠享受到可負擔的早期教育和照護服務。
為滿足雙職工家庭的需求,政府應提供更為靈活的服務時間,如提供包括午休及課後託管在內的全方位服務。鑑於幼稚園老師擁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技能,他建議通過專業培訓,鼓勵他們轉型或兼任專業的幼兒照護人員,並改善其職業前景。此舉不僅有助於緩解人力短缺問題,更為幼稚園老師開闢了新的職業發展道路,減輕了因學生人數減少而帶來的就業壓力。
他指幼兒照顧服務和教育只是人口政策的冰山一角。人口結構的結構性改變將導致不同行業供應和需求發生巨變,若政府仍然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長遠規劃,恐怕在人口結構發生劇變的那一刻,香港將措手不及,故政府需要採取全面、長遠的措施來應對人口問題,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