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特約:端午食糉有禁忌 中醫貼士助消滯

2024年06月10日 19:4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端午節糉種類繁多,究竟可否當作正餐?《東呼即應》找來中醫師拆解常見飲食謬誤,指糯米有補中益氣及健脾作用,但提醒患有風濕關節痛及腸胃差的人士,則不宜進食;至於飲用普洱茶、或以山楂及麥芽泡水飲,則有消滯健脾之效。有營養師建議市民每次吃糉不多於一隻,甚或同時可進食適量水果蔬菜,將有助消化及增加飽肚感。
適逢端午節,《東呼即應》團隊走訪街頭,了解市民對糉的看法及意見。黃小姐認為糉子健康,因為有米又有肉類,同行的劉小姐則不認同屬健康,因糉子大部分是米;盧先生則指,上了年紀的人吃糉子會較差,因為有糯米;李女士則認為尚算健康,因為有糯米、豆類和蛋;洪小姐認為糉子與糯米雞差不多,飲茶時都可以吃到糯米雞,應該不會特別不健康。
團隊另詢問市民對鹹肉糉和鹼水糉有關熱量的看法。楊先生指,鹼水糉熱量較高,因為進食時會沾沙糖;李女士則認為鹹肉糉熱量較高,因有肥豬肉和鹹蛋黃;盧先生認為兩者差不多,因都是由糯米製成;洪小姐則指,鹹肉糉裏面有肉及脂肪等食材,加起來熱量應該較高。
中醫師蔡梓銘表示,鹹肉糉偏向油膩,腸胃本身不好的人,應該少吃;鹼水糉則相對不太油膩,適合吃油膩食物容易肚瀉的人。蔡稱,鹹肉糉和鹼水糉最主要的成分是糯米,在中醫角度有補中益氣健脾作用,所以糉子本身對腸胃是有好處,但有部分人腸胃容易脹滯,消化不良時,糯米就會阻礙他們的氣血運行。蔡又指,另一類人本身關節不好,例如有風濕關節痛、容易關節有「墜重感」及疼痛的人,因可能本身關節問題,代表身體循環不良,所以進食糯米時,容易阻礙整體氣血運行,引起關節疼痛。他建議,如吃糉子飽滯及吃過量,可以嘗試喝普洱茶消滯解膩,以及嘗試用約9至10克的山楂及麥芽泡水飲用,消滯健脾。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謝施敏表示,鹹肉糉最致肥是加入了肥豬肉及臘肉,甚至加入花生。加上製作過程中糯米會加油攪拌,令整體口感更加綿密,大大提高鹹肉糉的熱量。謝建議市民可同時進食適量的水果蔬菜,可幫助消化及增加飽肚感,鹼水糉熱量亦比鹹肉糉少一半。惟謝提醒,腸胃較差人士,進食鹼水糉可能比鹹肉糉更難消化,因其酸鹼值大概是11至13,胃部需更多時間調節,加上糯米本身已難消化,所以在腸胃停留的時間較長。她建議市民每次吃糉不多於一隻,並控制分量,可以減輕腸胃負擔,甚或吃適量水果蔬菜,紓緩胃氣脹,幫助消化。
對於有人習慣吃糉子沾豉油或沙糖,謝續建議市民只加一茶匙,控制用量亦可淺嘗;至於煎糉子,市民可以控制加油的分量,亦可用牛油紙墊底,減少整體用油量。她最後提醒,市民購買有預先包裝的糉子時,要留意包裝是否完整,如包裝破損,代表受污染的風險變高;此外,製作糉子過程中很少加入防腐劑,建議購買後盡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