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推傳統中醫藥文化 吸引更多遊客來港

2024年06月11日 16:4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黨建議發展香港中醫藥文化旅遊。
旅遊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擁有大量商機。可是近期來港旅客的消費模式不像以往般「爆買」,反而愛在大城小巷尋幽探秘。有政黨倡議將傳統中醫藥文化注入旅遊元素,利用啟德新發展區和現有的旅遊資源,發展香港中醫藥文化旅遊,料可給予旅客有耳目一新的體驗,亦可藉此向自不同國家的旅客推廣中醫藥,甚至本地巿民都可加深理解中華文化的精粹。
議員葛珮帆指深度遊漸成趨勢,香港旅遊業不能繼續依照「食、買、玩」的舊模式,應揉合「新穎」和「持續性」元素以順應潮流,使旅客深度認識香港的另一面。她說今年4月底曾到啟德郵輪碼頭視察,發現商場門堪羅雀,不少店舖關門或結業,當中更有商戶表示租約到期滿,不再續約。她認為啟德郵輪碼頭是香港面向遊客的其中一個主要窗口,宜好好利用內裏的商業空間,賦予新生命力。另一方面,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地區之一,原因相信除醫療體系,亦同港人注重養生文化和中醫業飲食有關,好多外國人對中醫中藥有興趣,有關針灸和拔罐等,在外國內逐漸普遍,亦有訪港外國旅客會購買中醫藥產品,因此香港宜利用本身的資源,向旅客推廣中醫藥文化。她說有關主張是冀將啟德郵輪碼活化,當局若有其他更好的地方亦歡迎提出。她說稍後會進行地區諮詢,約見不同團體以及召相關政府部門商討,研究如何進一步落實同推動中醫藥旅遊。
本身是中醫師的議員陳永光,說希望在啟德郵輪碼頭二樓及天台部分,設立「中醫藥養生體驗中心」,另外又要善用啟德方艙用地,以及啟德體育園,以展現一個「適量運動,注重養生」的氣象。至於「中醫藥養生體驗中心」的構思,是在啟德郵輪碼頭二樓,設中醫治未病體檢中心、中醫養生美容館,而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則在天台闢一個草藥園,相信可推動香港特色旅遊,發揮產業集群效應,促進中醫治療服務,中藥巿場銷隻資訊和交流,以及穩固基層醫療發展。此外,還會邀請社福界團體、地區組織等組團參與體檢、參觀中心運作,健康講座,舉行與中醫養有關活動,例如設計藥生茶,四季藥膳烹飪比賽等。
議員陳學鋒指涼茶也是一種文化體驗,而在上環南北行一帶,可見許多老中醫中藥的文化氣色,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同中醫相關的景點,如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香港醫學博物館草藥園、雷生春堂、前身為華陀醫院的藍屋等。建議可仿效內地的北京中醫藥旅遊,擬定多條串連不同景點的路線,藉導賞團或旅遊公司合作,介紹有關中醫藥文化及故事,百年老藥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