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公院精神科排期長 議員恐患者病情惡化 促縮短輪候時間

2024年06月12日 19: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議員指醫管局精神科醫患比例嚴重失衡。
近期本港發生多宗與精神復原人士相關的悲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今日(11日)有議員在立法會上提出「檢討香港精神健康政策」的議員議案。到公立醫院精神科門診的求診者眾,排期接近兩年,故此縮短輪候時間極為重要。當局表示重視市民的精神健康,惟有關精神健康的預防、治療,及康復服務,必須跨越不同的政策局和部門,與社區持份者通力合作,方可提供全面同到位的支援。
提出議案的議員林素蔚指在過去1年,公立醫院的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竟長達99星期,情況令人擔憂,亦是時候檢討精神健康的政策。她指目前專科門診實施分流制度,讓重病人優先治療,然而新症就等到「頸都長」,有機會惡化病情,變相加劇醫療負擔,她建議試行新服務模式以縮短輪候服務時間極為重要。
當局雖推行精神科公私營協作計劃,可是截至去年10月只得52人參與,而上年度往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求診的就達到96.7萬人次。她認為政府未必需要全額資助病人到私家診所,但以可資助部分金額,讓市民到私人精神科求診,給病人多一個選擇,以免在公立醫院輪候兩年的時間之餘,亦可提高治療效果。
另一議員郭玲麗引述醫管局數據,指每7位市民就有一位患上常見的心理疾病,社會上現有30萬人患上抑鬱症,政府在中學推行3層應急機制,短短4個月內接獲237宗轉介個案,社會上接連出現青少年自殺輕生,照顧者因情緒問題發生悲劇,嚴重精神病患者帶來的不幸事件。但現時醫管局精神科醫患比例嚴重失衡,平均1名醫生應對761名患者,而個案經理和精神科護士人手亦不足,全面檢視精神健康政策實在刻不容緩。她建議優化社區精神科服務的3層服務模式,善用輔導專業、藝術治療、家庭治療等專業人士支援精神健康服務;及將精神健康納入基層醫療服務,在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初步心理輔導服務。
議員管浩鳴指「3層應急機制」的成效未明,而應急機制只是學生在精神健康上出現問題後的緊急補救方法,而單靠目前學校社工「救火式」的支援亦明顯不足,當局應加強親職教育,教授家長正確的溝通和知識技巧,以「多聆聽、少批判」的態度,耐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和需要,並鼓勵家長以正向思維處理子女的精神健康問題,從而建立關愛的家庭文化。此外,政府亦應資助學校開展更多有關精神健康的親職教育活動。
當局回應指政府非常重視市民的精神健康,而精神健康不但涉及醫療護理的服務,政策上亦需要跨越不同的政策局和部門,環環相扣,當中亦牽涉非政府組織和社區持份者的協調和合作,以採用綜合模式推廣精神健康,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跨專業和跨界別服務,包括精神健康的促進和預防,及早識別、介入和治療,以及康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