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批公院精神科排期長 診症僅5分鐘 促優化公私營合作模式

2024年06月13日 10: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議員建議設立精神科或心理學人才基金,增加培訓額,防止人手流失。
近年市民對精神科服務需求大增,但有議員指過去1年公立醫院精神科新症輪候時間長達99星期,情況極不理想。立法會今日(13日)通過有關精神健康的議員議案,議員廖長江發言時指要完善精神健康服務,問題核心在於人手,然而公立醫院目前只有385名精神科醫生,平均診症只得5分鐘,看診只流於表面難以全面掌握病人情況。
廖長江指政府在增加人手之餘,亦要優化公私營合作模式,放寬門檻,讓部分病人可能需要較頻密的看診,10次求診資助未必足夠,期望可提升資助次數,以減輕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和醫護壓力。他指政府亦應重視心理輔導員的專業發展,事關輔導員可輔導和開解患者,可是心理輔導員至今未有專業認可架構,社福機構不一定聘用,政府應為輔導員建立專業架構,以及鼓勵社福機構聘用。
他續稱,及早識別同介入尤其重要,而去年年底有調查發現,6成受訪者屬中度及嚴重精神健康風險人士,並且表示不會求助。政府需加強精緒支援服務的宣傳,否則是難以找出隱形個案,另外亦會檢討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的成效
議員蘇長榮引述一項調查結果,指2022-23學年,表示有計劃自殺或試圖自殺小學生的整體比率為4.1%,中學生的比率更高達5.3%,可見有關的支援服務十分迫切。他說2017年政府發表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提出的40項建議,目的是加強本港整體精神健康服務,可是至今仍有18項未現兌現落實,醫管局個案經理配對病人比例是1比40,不但見面時間短,甚至在門診外草草約見患者以取代家訪。精神科新症排期長達99星期,讓精神病患者在灰暗的世界苦苦等待,病情不惡化才怪。
他敦促政府檢討相關政策,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精神健康需要,全面系統化的服務安排,地區網絡以做好預防,及早察覺及介入,善用18區康健中心網絡,加強外展服務,確保有需要人士及時獲得照顧,善用人工智能技術作大數據分析和跟蹤,加強以科學手段分析潛在個案,預測求診者數量,未來床位及人手需求,進一步優化流程和資源分配,以解決精神健康相關的醫療資源失效的問題。引入輔導員資歷認可制度,完善三層應急機制,加強醫療人員的培訓,提升服務覆蓋面。
議員江玉歡指香港公院精神科服務對比其他地方可謂相形見絀,例如新加坡2020年的數據,輪候公立醫院精神科只要4星期;英格蘭國民保健處最新數據,首次接受談話療法的平均等待時間只需3星期。醫管局截至2022年年底,有293,000名精神科病人,同期只有有385名精神科醫生, 醫生同病人1比761,輪候時間過長,令患者病情惡化。她說長遠而言,應設立精神科或心理學人才基金,增加精神科人才培訓額,防止人手流失,同時增加其他精神健康相關的人力供應,如社工,個案主任和護士等。
她說丹麥的網上精神科診所,透過網絡視頻,為有焦慮同抑鬱患者遙距初步診斷和治療。香港亦可考慮數字精神病學的主張,利用手機應用程式、虛擬實境或聊天機械人、和社交媒體,作為診斷和治療服務的媒介。
當局指醫管局的精神健服務是大家關心的題目,特別是輪候精神科專科門診的時間。醫管局去年已達到輪候時間中位數的目標,如第1優先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不超過1星期,第2優先個案不超過4星期。醫管局會繼續在社區加強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務,同社區協作夥伴及照顧者緊密合作,為社區的精神復原人士制定復原計劃,提供社區支援,更好地配合服藥要求、預防復發。
個案經理同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已進一步優化至不超過1比40。醫管局在2024至25年度預留1.27億港元的額外撥款,有關措施是進一步增聘個案經理,加強社區精神科服務和住院護理人手,以及長效針劑的治療。關於新一代的長效針劑,使用時要考慮副作用,更重要是病人的意願,他強調必須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而大部分精神科病人已使用新一代口服藥物。當局指比對5年前,新一代長效針劑的使用率約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