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展智慧城市欠平台 議員斥政出多門

2024年06月14日 13: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智慧城市步伐蹣跚。
政府近年積極發展電子政務,但常遇挫折。立法會一個小組委員會今日(14日)召開會議,席間有議員指政務電子化是必須的,但須具備智慧元素,要實現智慧城市就需要一個智慧平台,可是相關的項目流於碎片化,跟目標仍有距離,冀政府代表到議會交代規劃和政策導向,商討還要幹些甚麼,才可達到智慧城市的目標。
今日舉行首次會議的「發展智慧城市事宜小組委員會」是今屆立法會會期第二次成立。議員陳紹雄指政府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確做了好多工作,為市民提供便利,惜項目過於碎片化,如個人和企業版的智方便、電子告票、運輸署電子牌照和系統更新。他認為通過電腦分析決定何時放車的智慧交通燈實時監控系統有智慧元素,是市民大眾追求的,多於政務或服務申請電子化。他強調電子化是必需,但要有智慧元素,因此距離智慧城市或智慧政府還是有一段距離,本港其實是需要一個智慧平台。
政府在頂層設計同規劃是如何看待平台搭建的,陳紹雄說希望政府官員到議會討論未來發展方向,交代政府多年來落實的電子化同數據化的工作,以及未來三至五年間還要做些甚麼才可滿足智慧城市的目標。希望政府有一個高層次的回應,究竟智慧城市的策略和實施該如何布局,然後下放至每一個議題,包括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慧醫院等,還有就是「智慧城市藍圖3.0」是否已被判死刑?還是已納入創科發展藍圖之內?
議員林筱魯認為,本港在智慧城市的管理上政出多門,較諸過往考察的其他地方,人家是做得比較成熟,是有策略地利用平台,香港則是八仙過海各自發揮,盼可繼續跟進政府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是否有其總體策略。
主席葛珮帆說有業界人士反映,政府提出的藍圖不似藍圖,反而像一個個的工作項目,欠缺連貫性,也沒有總體規劃。她說小組委員會會安排外訪考察。可是上次有些外訪安排,報名人數多出席人數少,浪費了不少預備工夫,盼今次議員們可盡量抽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