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通過當局申撥3億元 建立「數碼企業身份」平台

2024年06月14日 18:5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向立法會申請為數3億元的撥款,用以建立「數碼企業身份」平台。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向立法會申請為數3億元的撥款,用以建立「數碼企業身份」平台,作為發展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的一項重要數碼基礎建設,推動企業數碼轉型。立法會財委會今日(14日)審批有關建議,有議員表示該平台被稱為「企業版智方便」,而兩者將來每年的經常性開支高達1億元,質疑為何不合併;亦有議員擔心平台像智方便一樣,因很多人認為不方便,而不登記。
政府表示為加強數碼基建及加速香港數字經濟的發展進程,需要讓香港的企業在使用電子政府服務或進行商務網上交易時,能安全便捷地認證企業身份及使用數碼簽署,減省繁複流程,並藉此推動企業加快進行數碼轉型。而平台主要可以設立入門網站讓企業在網上申請「數碼企業身份」、訂立授權人士及其權限,以及認證其他企業的身份;以「數碼企業身份」進行企業身份認證註及數碼簽署,以取代現有的實體簽署和公司印章;授權提取企業在平台上登記及政府電子服務系統內儲存的資料用作預填表格;儲存企業的電子證照等。
議員陳紹雄表示,個人版智方便達到的效果同樣是連接不同政府服務,同樣具備身份認證和數碼簽署功能,和此平台差別在於個人身分和企業身分,系統結構相似,質疑為何不整合,他又指去年財委會撥出2億元提升個人版智方便,文件指2026至27年度起,智方便+每年額外經常開支約1900萬,連同原來的3800萬開支計算,即每年用作營運和維護智方便經常性開支高達5700萬,而企業版智方便另外額外使用5000萬,兩者合共需要一億元,認為如合併可以節省一大筆金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表示企業版和個人版是不同模式,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補充指可以共用的模組會共用,但每個系統獨特的設計和運作需要,概念完全不同,而智方便是用身分證明核實,企業版是用登記的資料核實,對接的部門和系統不一樣,而國內外情況也屬於不同平台,他指企業身分認證有個人,如企業代表,該人在智方便平台會有「有機整合」。
議員林振昇表示平台擔心像智方便一樣,很多人認為不方便,而不登記,詢問會否可以訂立指標,如一年內有多少百分比的中小企登記,他又指目前只有商業登記的公司可以使用,一段時間後是否可以推廣到組織、或者法人團體,詢問系統是否可以準備好,而香港郵政局有電子證書服務,詢問是否和數碼企業身分有沒有重疊。
張表示預計在2027年中會進一步檢討發展方向,包括涵蓋其他團體,而平台會進一步優化電子證書服務,當機構和員工有變更時,需要注銷再購買新的,但平台則不需要。
另外,議員盧偉國表示擔心數據保障和系統安全問題,他指個人和系統現在成為「驚弓之鳥」,而網絡騙案、數據洩漏經常發生,詢問如何做到嚴密的保安以及政府有何保證。黃表示平台「穩妥可靠和安全」,並會預留資金和時間進行網絡安全測試,而數碼企業身分平台可以減少網上不明平台確認身分的情況,也會採用國際性保安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