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判驗車存漏洞 政府監管寬鬆

2024年06月15日 03: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議員指有本應要送往劏車場的車輛,藉不法手段取得合格證明,以享受電動車「一換一」優惠。
運輸署指定驗車中心人員及車房東主等20人涉廢氣測試造假被捕,議員及業界人士均對此表示關注。其中議員李世榮認為強制驗車的安排,車主只花千餘元費用就知悉其座駕的機件狀況,按理不應出現賄賂情況,畢竟東窗事發的後果很嚴重。他說排氣管出黑煙,估計有關車輛的引擎或波箱可能存在隱疾,維修開支不菲,加上有意短期內換車,於是不惜鋌而走險,以不法手段取得驗車合格證明,瞞天過海。
李續指,機件有問題卻驗車過關,無論對司機還是道路使用者皆帶來風險,事件反映當局監管鬆懈,須檢討現時的驗車安排,他強調政府委託外間的驗車中心負責有關工作,但不代表責任外判,當局應巡查有關的驗車中心,確保驗車工作是遵守指引。此外,今次的不法情況需嚴肅處理,判罰要有阻嚇性,以杜絕類似情況的出現。
議員楊永杰指事件反映運輸署的驗車安排有漏洞,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以致就算是通過年檢的車輛,亦有可能是不達標,形同馬路炸彈,難免令人對馬路安全產生疑慮,政府需檢視現行的驗車安排,或對一些車輛進行抽檢,特別是車齡較高的,看看是否符合測試結果。他又提到另一個情況,指不惜賄賂以求通過年檢,目的未必是延遲換車繼而在路上行駛,亦有可能是把一些該要送往劏車場的車輛,透過不法手段取得合格證明,以享受電動車「一換一」的舊換新優惠。
另外,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表示,以往一直有零星的造假情況,現時只是冰山一角,認為是次事件可在車主、車房及車輛測試中心3方起警惕作用。至於要防止貪污事件重現,最重要是驗車員要有職業操守,做好檢測把關。而現行法例規定,私家車「落地」滿6年需每年驗車合格才可續牌。
李表示,每次車檢會涉及約40至50個項目,在正確的保養維修下,通常用「10年、8年冇問題」,籲車主對車檢毋須過分擔心。他指出,廢氣測試不達標,通常與車輛經非法改裝有關。例如加大引擎馬力由2,000增至2,500cc,令車輛排放的廢氣增加;或是車主追求「響喉」,非法將死氣喉加大,並移除喉內的濾芯,令廢氣未經處理即排出車外。
他續表示,近年政府推出電動車一換一計劃,部分車主在等候換車期間,即使知道現有座駕有問題,但礙於維修費用須約5,000至一萬元,而車房只須3,000元即可有「一條龍」服務、保證通過車檢, 故不排除有小部分車主為求省錢而不作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