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50件商朝青銅器展出 專家指可體現當年審美最高水準

2024年06月15日 15: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逾150件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不少古時中國的器物如今仍能展現出當年的貴族器具的奢華。今日(15日)至7月8日,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開放展覽,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及一樓大堂會展出曾在1996年出土的商朝青銅器。河南博物院也有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向大眾介紹此次展出青銅器的種種特點。
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主任、研究員、夏商周考古方向博士石曉霆表示,青銅屬於銅錫或者銅錫鉛的合金,純銅中加入錫可以降低熔點,增强銅的流動性和提高合金的硬度。1996年鄭州南順城街銅器窖藏坑中出土的一件獸面乳丁紋銅方鼎,鼎四面都有獸面紋構成的獸面紋帶,四角和腹下部還有裝飾用乳丁紋帶,當中乳丁紋更是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有學者認為,商代銅鼎上的這種裝飾紋路與「天命神鳥,降而生商」有關,應該是玄鳥卵的形象。此件器物更是能體現商代前期審美的最高水準。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會呈現逾150件(套)文物,包括大型及成組的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介紹河南省內重要的城址遺迹,以及三代的政治、社會、禮制及文化面貌。展廳位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及一樓大堂,市民可以免費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