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7成人贊成規管劣質劏房 單身女等17年未獲派公屋

2024年06月16日 12:4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人居住環境兩極,若要安得廣廈千萬間,調查指劣質劏房應當取締。有關注團體最近調查發現,7成受訪劏房住戶,贊成政府立法規管劣質劏房,受訪者中有近3成指其居所沒有自然光,住戶面對石屎剝落、滲漏嚴重,甚至鼠患及木蝨等問題,盼政府正視基層所需,改善單身人士公屋輪候,讓劏房戶告別惡劣居住環境。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期間,訪問了231個基層劏房戶,近7成受訪者指,單位沒有足夠伸展空間,近3成室內沒有自然光,更有近兩成半受訪者的單位內沒有通風設施,1成4人的住所沒有可打開的窗戶。有逾兩成受訪者稱,有天花石屎剝落及牆身滲漏嚴重的情況,近兩成屋內有嚴重的鼠患、木蝨等問題,有近一半受訪者認為所住單位是劣質劏房,當中以需要共用廚房或廁所的劏房戶佔大多數。
團體透過焦點小組做調查,結果顯示劏房戶認為居住面積、通風、採光設施、衞生環境及結構安全,都是界定劣質劏房的重要標準。而在訂立劏房標準最低面積時,當局需考慮是否有足夠空間可設獨立廁所、煮食空間及放置生活基本設備。
今年52歲的阿來,2006年已開始申請公屋,如今苦等17年仍未獲編排公屋。她指,當年只需要150分就可以上樓,而獲審查的分數一直增加到現時的445分。她指知道自己的分數也沒意思,認為獲審查的分數「龍門任佢搬,分數隨時加」,今年計分仍然要等4年。她近年共搬了5次,租金愈搬愈貴,面積愈搬愈細,現居處只有約70平方呎。曾有房屋署職員叫她結婚就可以加快上樓,她頓時精神崩潰,認為政府的政策是帶頭歧視單身人士。
至於告別劏房的重要一步,是住戶獲派公屋。不過,團體發現單身非長者劏房戶因經濟能力問題,只能選擇租金較平及細小的劏房單位,惟申請公屋政策對非長者單身人士採用計分制度,令他們輪候多年都未必編配到單位。團體建議當局制訂劣質劏房戶的同時,應改善單身人士公屋輪候的制度,並為單身劏房戶提供支援,長遠要加快公屋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