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暴雨沖毀柴灣工場 利民會9個月修復本月重開

2024年06月17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工場內的貨物及電器被洪水沖毀,大部分損壞不能再用。(去年9 月)
去年9月一場世紀暴雨將柴灣利民會的新翠實業社徹底沖毀,東網記者去年到場直擊揭示工場恍如災場,家具電器全毀,職員及工友亦被迫撤離。經過9個月修復,記者近日重返現場,工場已重新裝修,格局闊落、燈火通明,添置的工作枱與五顏六色的儲物櫃,與去年災況形成強烈對比。工場停運期間逾150名會員被迫停工及轉到其他工場工作,有會員憶述工場遭水淹後發覺遺下重要文件,亦有工作逾30年的會員對工場停運深感難過。工場獲政府資助近1000萬港元復修,新工場的後門防煙門改成鋼製,又於斜道加高防水閘等,加強應對暴雨引發的洪水侵襲。
正在新工場認真處理郵票,在此工作了16年的阿敏表示,去年得知工場被洪水淹沒後,才記起她有一份重要文件遺下在工場裡必須取回,但因為工場環境危險而未能回去,幸得職員協助才成功拿回。她指工場復修期間她獲安排到其他地點工作,包括毗連的青年廣場及東貿廣場。不過,她仍是認為回到工場工作最溫暖,可以與朋友相聚,又可以在工場的廚房烹飪食物,更打趣說廚師烹飪技巧不錯,「個廚師都煮得都幾好食,又唔會多油」。
在此工作逾30年的錦煌就指,得悉工場遭到水浸後不可以回來工作、談話和吃飯等,頓時感到不開心,之後被分批轉去其他地方工作,是感到有點不習慣,如今回到工場與其他人一起工作,令他重現歡顏。
與去年的滿目瘡痍相比,如今工場重新裝修後燈火通明,地面乾淨整潔,被沖毀的部分櫃子已更換為全新的,也有許多社福機構向工場捐贈物資,而廚房的鐵櫃則清潔後重用,會員工作的大廳相當闊落,職員指重開初期會員會分階段工作,合共約150名會員輪流進行如郵件加工處理、分類或合成包裝等工作,亦新增了速遞服務。
利民會總幹事馮祥添憶述,去年水浸後最重要是為會員另覓地方提供訓練,因為突然失去1.2萬呎的工作地方,會比較擔心他們的精神健康。因為他們回來工作已經建立有規律的生活、正常的社交活動,加上他們留在家中,或會增加家人的照顧壓力,故當時租借了區內多個場地,包括教會、家庭服務中心和青年廣場等,讓會員繼續工作生產。
馮稱,修復工場需要大量資金,經過傳媒報道及通過申請後,最終分別獲政府獎券基金及呂鶴鳴伉儷悟宿基金會,合共撥款近1000萬港元,工場得以重新裝潢,並加強防洪措施,包括將後門防煙門換成鋼門,以至在斜道加高防水閘等,而政府部門亦進行大規模通渠工作,5月經歷過紅雨後,工場亦無水浸。長遠而言,他覓得一個新地方搬遷,惟他坦要一個空間大、方便會員的地方並不容易,暫時只能加以善用現有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