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張翔王沛詩對副校任命仍分歧 政府:大學管治不力可收回資助

2024年06月17日 08: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大校政風波仍未平息。
香港大學近期爆發校政風波,港大高層人事任命的「內鬥」仍未平息。政府介入事件並已成立調研小組,以釐清事實及了解各方問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傳媒訪問表示,調研小組已會見了港大校長張翔和校委會主席王沛詩,兩人均承諾對小組調研積極配合,但他們對副校長任命仍存在分歧。
蔡若蓮指調研小組期望他們現階段放下爭議,首先處理副校長的臨時短期安排,再處理長期任命,確保大學運作不受影響。調研小組亦正在約見其他相關人士,檢視資料,之後會作出建議,並按《大學問責協議》要求跟進,若院校做不到良好管治,政府有權收回已撥出的資助額。
對於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她指當院校出現管治和溝通困難時,社會希望政府協調,做法與院校自主無關,強調暫時無人說院校沒有自主。
針對8大學費上調事宜,她指8大正與教資會商討2025年起3個學年的規劃,有機會在2025/26學年起上調學費,逐步達致學費成本收回率18%的目標。她指調整學費時會設立機制,檢視一籃子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狀況、家庭負擔能力及通脹等,強調會循序漸進調整,不會一步到位。
早前教育局網頁上載首批學校外評報告總結章節,提及有學生唱國歌時聲線較細弱,她否認教育局「管得很細」,又指唱歌的聲線反映情感及投入度,上音樂課時老師亦會要求同學唱歌大聲一點,是很正常的建議,舉例唱卡拉OK時都不會細聲唱。她認為當局提醒學生在儀式上要投入,相信學校亦不會感到壓力。
被問到社會回復穩定,會否鬆綁國安教育時,她指師長有責任加強學生守法意識,並非鬆與緊的問題,強調若年輕人法治意識不強,將會終極吃虧。
通關後港人「北上」成風,她期望市民留港消費的同時,亦鼓勵家長多帶子女到內地體驗,真實立體了解國家發展,不單靠看報紙認識國家而產生誤解。
教育局去年4月開展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而香港往來北京及上海的動臥列車亦於日前開通,她指乘高鐵到這兩個地方是非常難得的體驗,相信教育局會積極探索乘坐動臥列車到內地考察方案。她又分享自己大學時代,亦曾經乘坐30多小時火車到北京,指與同學外遊是難忘經歷,亦非乘搭飛機可以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