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搗冰毒中轉倉拘2男 辣椒醬掩飾1.4億元貨 囤危險品密謀煉毒

2024年06月18日 15: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檢獲總值約1.4億港元的懷疑冰毒。(吳鎮興攝)
海關毒品調查科近日偵破一宗大型毒品案,成功瓦解一個跨國販毒集團,粉碎該集團打算在香港設立一個大型煉毒工場的圖謀。行動中,海關一共檢獲約264公斤、總市值超過1.4億港元的懷疑液態冰毒,拘捕1名50歲外籍男子和1名29歲本地男子,另起出一批可以用作製毒、超過350公斤的化學品,包括極易燃的丙酮、高腐蝕性的氫氧化鈉和鹽酸等。海關正循毒品流向等多方面調查案件,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今年5月,海關經情報分析及深入調查,鎖定一個位於粉嶺坪輋的流動倉庫,懷疑有人利用該倉庫作為臨時儲存點,匿藏大批冰毒及煉毒工具。當月29日,關員認為時機成熟,突擊檢查相關貨倉,在倉內尋獲60箱標示為辣椒醬的貨物,經點算後,確認有720支看似普通的辣椒醬,雖然其包裝及招紙並無異樣,但部分辣椒醬的顏色和密度顯然不一致,透過拉曼光譜儀進行快速毒品測試,初步顯示該些液體屬於冰毒。
海關逐一檢查,發現有264支辣椒醬是「另有乾坤」,每支重約1公斤,估計市值逾1.4億港元。與此同時,海關亦在倉庫內搜獲大批懷疑製毒工具和化學品。
關員及後展開監控行動,期間發現有海外毒販趁此時間來港,並聯同本地不法分子準備將倉庫內的毒品及工具,轉移至其他工業大廈,企圖設立煉毒工場。最後,海關循線拘捕該2名在場搬運涉案物品的男子,稍後將會落案起訴他們「販運危險藥物」罪名,案件將於本周四(20日)在粉嶺法院提堂。海關相信,今次行動已成功阻止大量冰毒由液體轉化為固體的煉毒過程,所有毒品至今並未流出市面。
調查人員表示,案中用於掩飾的辣椒醬,其品牌在香港並不常見,無法在一般零售商店購買。而不論是「正貨」辣椒醬或偽裝的辣椒醬,其包裝和封口均是完好無缺,只是顏色及重量有所分別。前者色澤為橙色、每支重量均一;後者較偏向琥珀色,與魚露相似,每支的重量有差微差異。
人員又指,檢獲的證物包括一批日用品,其中有1個帳篷、2部抽風機、4部電池爐、空氣清新機、大型保溫箱、煮食爐具、膠兜、膠杯、手套、攪拌機、試紙等,另有7個一般用於裝載廚餘的大型垃圾桶,以及4支相信是攪拌用的木棍,但是只要集齊相關工具,足以設立一個專業的煉毒工場。
更嚴重的是,現場存放大批的危險化學品,計有14包共重350公斤的懷疑氫氧化鈉、28公升懷疑丙酮及10公升鹽酸,有機會在煉毒過程中使用,其數量亦超出法例訂明的工業儲存豁免量,稍一處理不當,例如在潮濕或密閉環境下,有機會造成火災甚至爆炸。
涉案鐵皮倉庫相信是由今年3月起開始租用,其位置非常偏僻,相信是作為毒品及製毒工具「過冷河」的中轉儲存站,直到有人判斷時機適當,才暗中進行轉移,藉此逃避偵查。該倉庫設備非常簡陋,無特別的安全設備或通風設施,外圍由鐵皮搭建而成,搜查當日,倉庫地面更充滿大雨過後留下的積水,其惡劣環境更增加意外風險,對公眾構成極大安全隱患。
由於今次檢獲的毒品規模龐大,海關相信不法分子會將部分毒品出口到外地,以牟取更多利潤。調查顯示,涉案毒品是來自墨西哥,而墨西哥是本港海關近年尋獲冰毒的主要來源地,每次涉及的數量均不屬少數。過去2年,海關在墨西哥出口的貨物檢獲的冰毒,均會利用不同方法掩飾,包括偽裝為椰子水、貝殼,或混入變壓器及人造皮革等貨物內,但一般均在物流鏈便被海關截獲。但今次是市內發現如此大量的冰毒,甚至計劃在本地提煉,情況屬近年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