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轉廢為能焚化爐料明年落成 每年可提供近10萬戶用電量電力

2024年06月19日 12: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計劃興建3座焚化爐,並在2035年前停用堆填區處理垃圾。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超級焚化爐人工島「I.PARK1」設於石鼓洲旁邊,預計於明年落成。環保署助理署長雷學良指,「I.PARK1」預計處理量佔每日廢物量近3成,並轉廢為能,每年提供相等於近10萬戶家庭用電量的電力。他強調,「I.PARK1」及未來的焚化爐均會使用最先進設備,將排放減至微乎其微。
環境保護署表示,香港每日平均有1.1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而「I·PARK1」預計可於明年內投入服務,處理約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將廢物體積減少9成。整個人工島面積為16公頃,可建面積則為12公頃。所有預製機電及煙氣組件已經於五月運抵人工島,目前承建商正進行地基、廠房、煙囪等工程。雷學良指,焚化爐使用先進焚化設備,可將廢氣、有害氣體排放量大幅減低,亦會嚴格確保所有排放符合國際標準;其中市民較擔心的二噁英可減至0.04ng,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影響。
雷表示,「I.PARK1」選址人工島,是為了減低受影響居民數量。設施投入運作後會透過海路將市區廢物運至島上焚燒,並將過程產生的熱力轉化為電力,每年預計可提供4.8億度電或以上,即約10萬戶家庭每年用電量。雷稱,政府希望將人工島打造成「零排放」設施,在島上設有煙道氣體處理及排放系統、爐灰及殘渣處理系統、亦有海水化淡廠及污水處理系統等。營運方面,根據目前焚化爐承建商與政府簽訂的合約,焚化爐會由承建商營營15年。雷學良指,政府會監察設施落成後的運作情況,以及處理量、排放等方面是否符合政府要求。
另一方面,預計設於屯門曾咀的第二座焚化爐「I.PARK2」,昨日(18日)政府就宣布工程時間縮短兩年,而且將廢物處理量由每日4千公噸,增至6千公噸。不過雷坦言「I.PARK2」項目目前仍在準備招標文件及處理法定程序,暫未有實際落成日期。他解釋之所以能縮短工程並提升焚化爐效能,是因為近年國內外焚化爐發展迅速,令焚化爐內每條廢物處理線的處理量增加;而政府為加快工程進度,亦正考慮為承建商提供經濟誘因。對於未來計劃興建第3座焚化爐,雷學良稱,雖然「I.PARK1」、「I.PARK2」合共可處理9千公噸廢物,惟隨着人口增長,有必要為未來作出規劃。根據資料,第3座焚化爐將處於北部都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