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併發晚期腎衰竭 短命逾12年 專家籲早發現早治療

2024年06月19日 19:4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每年有1,400宗末期腎衰竭新症,當中超過一半成因是糖尿病。
本港糖尿病人口呈現上升趨勢,發病亦有年輕化傾向,而糖尿病腎病變是其中一種常見併發症。專家指出,若糖尿病患者長期控制病情不佳,會增加腎臟負荷,久而久之便會導致腎病變,嚴重者要接受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甚至腎臟移植,及早診斷糖尿病可減低腎衰竭及其他併發症風險。有關注組織舉行慢性腎病免費篩查計劃,預計8月起符合指定條件人士可向參與計劃的家庭醫生報名免費檢測,目標篩查1,000名腎病高危病人。
2015年以後,本港每年每10,000名糖尿病患者中,有37.3人出現晚期腎衰竭;患晚期腎衰竭後,預期壽命將縮短至3.5年,而對比沒有晚期腎衰竭人士,壽命大約縮短12.5年。腎病科專科醫生羅學敬指,現時本港每年有1,400宗末期腎衰竭新症,當中超過一半的成因是糖尿病,而參考醫管局數據,相關趨勢於過去10、20年慢慢上升。
若糖尿病情長期控制欠佳,患者體內過高的血糖和血壓會不斷傷害腎臟血管,增加腎臟過濾血液的負荷,久而久之便會導致腎臟病變;當腎臟代謝功能喪失超過90%,就會成為尿毒症,患者需要洗腎或是腎臟移植。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丁昭慧引述相關數據,最少50%洗腎病人患糖尿病腎病變,洗腎不但費用昂貴,而且腎功能損害亦增加患者中風和心血管併發症風險。
香港腎科團隊與香港中華醫學會合作,推出慢性腎病免費篩查計劃,目前已邀請30至50名家庭醫生參加,年滿45歲具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等風險因素的人士,可免費向參與醫生報名接受檢測,目標篩查1,000名腎病高危病人。團體指,現時已有測試可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治療亦比以前更有效,可延遲腎衰竭發病達17年,呼籲市民盡早檢驗,並及早治療,免受洗腎折磨之餘,亦可減輕醫療系統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