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騙拘245人涉款5.4億元 七旬婦中假冒官員陷阱 兩年痛失2.6億

2024年06月21日 15: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針對詐騙案數量持續上升,新界北總區聯同轄下4區執法部門,於本月6日至18日展開代號「馭浪」的反詐騙及洗黑錢行動,以涉嫌「洗黑錢」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拘捕164男81女(14至74歲),相信他們一共涉及179宗騙案,涉款高達5.4億港元。案件類型佔最多的是電話騙案,共有54宗,其次的投資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亦分別有39宗和34宗。
被捕人士大部分是傀儡戶口持有人,相信曾被詐騙集團誘騙提供自己的個人銀行戶口或將戶口賣給詐騙集團,用作接收騙款及清洗犯罪得益,清洗超過7,100萬港元犯罪得益。行動中,人員檢獲57部手機、4份銀行文件及16張銀行卡。
調查人員表示,連串案件當中,最高損失的一宗被騙走2.6億港元。受害人是一名年約70歲的女子,已婚及有子女,報稱商人,她在2022年2月收到騙徒電話,騙徒訛稱自己是內地執法機關人員,並聲稱受害人牽涉一宗洗黑錢案件,需要接受調查,否則會遭到拘捕及檢控。受害人信以為真,為了證明清白,於是對騙徒的指示一一配合。
騙徒首先指示受害人開設6個銀行個人戶口,以及下載一個手機程式,要求她在該程式上輸入新開的銀行戶口號碼及密碼,以協助「審查資金來源」,並承諾審查結束後,如果確認受害人是清白,所有資金會完璧歸趙。受害人在往後持續約2年時間,前後66次將合共2.6億港元存入上述戶口,其中有近半數金錢是向朋友等商借而來。
直至今年1月,騙徒表示審查已完成,相約受害人在本地一銀行外會面,以交還相關財產,惟騙徒始終未有出現,就此失去聯絡。直至此刻,受害人才驚覺受騙,隨即報案。經執法部門調查後,相信受害人的款項被轉帳到44個不同本地戶口,而騙徒為了取得受害人信任,過程中除了不定時用視像方式致電她之外,亦會透過扮演成不同官員,例如法官、移民局人員等,提升騙案的像真度。
人員又指,案中被捕者包括非華裔人士,以及報稱為學生、年齡介乎14至21歲的年輕人,犯罪集團利用他們不熟悉本地法律和心智未成熟的特點,以「搵快錢」作招徠,支付數千港元報酬租借或購買他們的戶口。執法部門提醒,切勿因貪圖小利,租出、借出或賣出個人帳戶,以免招致法律責任,犧牲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