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特約:財赤加大學學費 公僕點解唔減薪

2024年06月23日 20: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宣布下學年起的3年內,8間大學的學費以平均每年5.5%的幅度調升。不少學子向《東呼即應》反映加幅過大,特別是對出身基層家庭者更是百上加斤。有學生輔導顧問指出,當局向學子「開刀」,將財赤問題轉嫁至大學生,必須確保有需要學生獲得援助。有議員則認為,今次加幅尚算剋制,建議當局更好控制資助學位運作成本,減低日後加學費的需要或速度。
政府上周四(20日)宣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公帑資助課程,於2025/26學年至2027/28學年以平均每年5.5%的幅度上調,即由現時的42,100元,加至2027/28學年的49,500元。大學學費逾20年無調整,面對目前千億元財赤,加學費似乎無可厚非,但今年公務員薪酬劃一加3%,跑贏通脹,當局卻轉過頭向莘莘學子「開刀」,勢必增加基層學生負擔,引發爭議在所難免。
不少學子向《東呼即應》表達對大學學費加價的擔憂,今年文憑試考生林小姐直言,加學費會造成負擔,尤其若學生本身家庭環境不太富裕,對其負擔會更大;目前正就讀護理系的Chloe亦指,當局應考慮學生負擔能力而做出加價決定。不過,亦有市民認為學費上調有其需要,魏先生表示現時百物騰貴,大學學費加價亦屬自然,但認同對新入學的大學生而言壓力可能更大;周先生則認為加價合理,基層學生可借學生貸款,只要加幅不過分都可接受。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出,當學費上升時,相應資助或借貸亦須作出配合,務求學生不會因學費上升而喪失部分學習權利。他認為財赤是當局向學生「開刀」的誘因之一,當局早年已將資助比例訂於82%,但因長期無上調收費,令此比例增至近90%,加費減輕財政負擔亦屬恰當。吳又認為,高等教育是一種投資,本港8間資助大學的世界排名均屬前列,若學生多繳學費對大學質素有助益,將有助學生畢業後求職更順利,從而賺取更多收入,則加價應可接受。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副主席周文港則指,加學費與否社會上討論已久,目前多間本港資助大學的設施均比較舊,需要成本更新設施維持教學水平,當局由早前傳出加幅5%至9%,到如今宣布加5.5%,從最低水平着墨,認為已是最剋制做法。他表示,本港現時有5套學生資助制度,援助有財政困難的學生,未來連續3個年度加學費,當局針對受資助學生亦會有「兜底」措施。不過他亦建議,當局可評估目前資助學位運作,從而更好控制成本,減低日後加學費的需要或速度,甚至令今次上調後暫時毋須再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