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務小組通過東九運輸系統勘測撥款 議員促引入票價調整機制

2024年06月24日 10:3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冀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可於2033年前落成。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今早(24日)通過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2.62億港元的撥款申請,以展開勘查和設計及相關工地勘測工程,稍後提交財務委員會審議。有議員關注票價問題,認為需引入與通脹掛鈎的票價調整方程式,亦有議員指該系統項目不適合以「鐵路加物業」模式發展。
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全長約7公里,當中包括約6公里高架橋及約一公里隧道,設有8個車站,包括彩虹東、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馬游塘及油塘東,並將連接港鐵油塘站。當局期望下半年會邀請供應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爭取2026年就工程招標,2027年動工,於2033年或之前落成。
路政署署長邱國鼎在小組委員會會議上指目前已接觸比亞迪、中國中車及中國新能源等多間公司,不少公司初步有興趣入標,又指項目將由日後中標的營運商負責建造,愈快完成工程,運輸系統便可愈快投入服務,對營運商現金流有好處,期望有關安排可作為誘因,加快工程進度。
交通費是市民的沉重負擔,議員田北辰關注票價會否在當局考慮標書時,佔相當比重,又舉例指若最終由港鐵單獨入標,應提供轉乘鐵路優惠,甚至參考港鐵接駁巴士,提供免費服務,又認為需要引入與通脹掛鈎的票價調整方程式。
針對上述問題,當局指會引入票價調整機制,並在下半年的意向調查中,了解營運商對機制的看法。
在走線方面,議員鄧家彪指運輸系統應以照顧最多居民為大前提,目前擬議建造的隧道,會經過藍田北,希望在碧雲道一帶設站,方便附近居民。他擔心若「鐵路加物業」模式不能適用於今次項目,建造費用亦須經立法會撥款,或影響工程進度。
另一議員林筱魯認為本港房地產市場正經歷較大變化,未來「鐵路加物業」模式在財政上未必可行。邱國鼎指,初步認為可用「鐵路加物業」模式,不同公司提供的技術涉及不同成本,會研究相關的財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