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紋伊蚊最新指數13%屬二級 10區誘蚊器高於警戒水平

2024年06月24日 17:4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夏日炎炎,注意蚊患!食環署今日(24日)公布,5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為百分之13,屬於二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頗為廣泛。在64個監察地區中,10個地區的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20%的警戒水平。有關的誘蚊器大多位於區內的私人住宅區、公共屋邨、學校、康樂設施及公眾地方,食環署已聯同相關政府部門立即採取行動,在有關地區加強防蚊及滅蚊工作。
10個地區的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20%的警戒水平,包括何文田、牛池灣、觀塘中、油塘、將軍澳北、馬鞍山、沙田市中心及火炭、上水、掃管笏、馬灣,其中上水指數更達54.4%。另外,5月份白紋伊蚊密度指數為1.3,表示在發現有白紋伊蚊的誘蚊器中,白紋伊蚊成蚊的平均數量為1.3隻,顯示整體監察地區內的白紋伊蚊成蚊數量並不多。
食環署表示,本地蚊患情況與季節變化有顯著關係。在炎熱多雨的春夏月份有利蚊子迅速繁殖,期間各監察地區的誘蚊器指數可能會相對較高。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已在本月3日召開會議,檢視蚊患最新情況及各部門的防治蚊患工作。食環署與相關政府部門已持續深化在各自管轄範圍的防蚊及滅蚊工作,包括清除蚊子孳生地、施放殺幼蟲劑、以霧化處理方式殺滅成蚊,並於適當位置設置捕蚊器等。
另外,因應日前錄得第2宗本地登革熱個案,食環署已即時在病人住所、工作地點及在疾病潛伏和傳染期到過的地方250米半徑範圍內,進行蚊患調查、採取額外針對性的防蚊滅蚊工作,包括進行霧化處理方法、施放殺幼蟲劑、設置捕蚊器等,並加強巡查及按需要採取執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