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引新方法減研究偏差 實證他汀類藥物助長者減心血管風險

2024年06月25日 18: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他汀類藥物使用多年,卻仍未有長者方面臨床實證。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醫療負擔的主因,在人口高齡化地區中尤甚。香港最新的「人口健康調查」顯示,年齡介乎65至84歲的人士中,有65.6%患有高膽固醇問題。他汀類藥物雖然在過去數十年一直用於改善血脂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惟現有國際臨床指引中,對於75歲或以上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作為初級預防的效用仍未有明確答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和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衞生學院就引入新研究方法,減少研究偏差。是次研究結果顯示,在75至84歲的組別中,持續使用他汀類藥物可將心血管疾病相對風險減少21%;而85歲或以上組別的效果更為顯著,相對風險可降低35%。研究同時發現,年長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後並不會增加肝功能障礙或肌肉類疾病等重大不良反應的風險。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了近11年間超過8萬名長者的公共電子病歷紀錄,發現這些人士血脂水平不理想,或會引致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本次研究使用一種名為「目標試驗模擬」的分析方法,研究他汀類藥物治療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這種方法會在研究中納入隨機對照試驗的特徵,大幅減少研究偏差。研究結果顯示,在75至84歲組別中,持續使用他汀類藥物人士,可將心血管疾病相對風險減少21%,絕對風險則減少5%;而85歲或以上組別的效果更為顯著,相對風險可降低35%, 5年後的絕對風險降低12.5%。
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尹旭輝強調,長者通常在隨機對照試驗樣本中的代表性較低,導致這組特定人群缺乏高質量的醫學證據。本次研究採用的新方法有望在老年醫學領域提供高質量的證據, 從而加強對年長人群健康問題了解,並改善其醫療健康。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何定邦基金教授林露娟補充,隨着長者人口增長,是次研究結果為年長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提供臨床指導,亦有望未來協助探討長者各類型臨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