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篩查融入AI輔助 專家指成本低需時更短

2024年06月26日 19: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計劃共為320名參加者進行篩查,成功率近9成。
人工智能協助檢測眼病,新檢測方式各項成本較舊方式少約5成。理工大學聯合商界利用人工智能對糖尿眼篩查的研究今(26日)公布,註冊視光師指出,人工智能眼底篩查的表現令人滿意,且精準度高。理大表示,設備和人工智能的結合解決了眼病篩查的3大瓶頸問題,可讓眼病篩查更普及、更可負擔及更準確。
此次研究共有320名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參與研究,參加者透過自動眼底相機拍攝眼底影像並以AI進行分析,評估糖尿眼風險。完成測試後,1分鐘內即時獲得篩查結果。註冊視光師何啟榮表示,人工智能眼底篩查的過程更簡單快捷,對眼睛健康檢查意識不高的客人具一定的吸引力。建議大眾每年定期進行一次全面眼睛健康檢查,以及早發現問題,但很多市民的護眼意識仍然偏低,期望可透過人工智能眼底篩查提升眼科視光師工作的質素及效率。
理工大學指出,除了流程便利患者及專業人員外,篩查的成本效益亦非常高,每次篩查只需約5分鐘,遠快於傳統眼底檢查的30分鐘;前者每月能篩查約2,000人次,後者則只能每月能篩查約400人次;前者的人力及設備支出每月只需約為後者的46%。以篩查每1,000個案為例,傳統眼底檢查需時約2個月,而人工智能眼底篩查則需時約10天。若把篩查規模擴大至全港150萬65歲以上人口,傳統眼底檢查耗時可長達20年而人工智能篩查則需時僅3年。
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何明光表示,新篩查方式使得在普通門診和眼鏡店實施眼病篩查成為可能,首先小型和低成本的照相機減低了診所的成本問題,其次自助式的眼底照相降低了對眼底拍攝技術員的依賴,再者人工智能診斷技術能輔助臨床人員更快更準確地開出診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