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房策表現最曳 樓市前景弊

2024年06月27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公營房屋嚴重短缺,輪候公屋年期達5.7年,基層市民「上車難」,不少人更居住於劣質劏房,生活水深火熱。新一屆政府上任近兩年,最新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10項社會政策的滿意度評分,有9項下跌,當中房屋政策更包尾,跌至4.60分,香港樓市未來前景暗淡。另外有議員表示,雖然政府以很大力度推展房屋政策,但滿意程度下降的原因可能因市民對政府信心不足,又批評政府解說政策離地。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布5月6日至13日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及透過電話短訊等,成功訪問了765名市民,當中包括676個電話訪問樣本及89個電話短訊網上調查樣本。民研主要分析電話訪問的部分,10項指定社會政策範疇,滿意度以0至10分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10項社會政策範疇有9項下跌,房屋政策的滿意度跌至4.60分,較上次調查的4.65分再跌0.05分。排尾二的是安老服務,由上次調查的4.99分下跌0.21分至4.78分;青少年服務的滿意度亦跌至4.86分,而勞工政策亦跌至4.94分。上述4項政策的滿意度均在5分之下。
滿意度下跌的政策,還有社會保障政策,由上次調查的5.08分跌至5.02分;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亦由5.33分跌至5.19分,下跌0.14分;醫療衞生政策亦跌至5.32分;為殘障人士提供的康復服務亦跌至5.32分,而專上教育政策下跌0.18分至5.38分,唯一項政策滿意度上升為基礎教育政策,微升0.01分至5.37分。
實際上,基層市民仍苦候「上車」,房屋署早前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7年。為解決劣質劏房的問題,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早前曾指希望於未來5年興建約3萬個單位,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而首個簡約公屋將於明年落成,加上未來一至兩年間陸續會有新屋邨入伙,有信心在本屆政府任期結束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可回落至4.5年。
針對民調結果,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表示,雖然政府以很大力度推展房屋政策,但滿意度的原因可能因市民對政府信心不足,且政府解說政策離地,他希望可透過區議會幫忙和市民面對面、貼地解說。
他又指政府在許多範疇,例如老人院、青少年發展、醫療均沒有規劃,經常要等有意外發生才會進行相關工作,各項措施「散修修」,屬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認為政府需要交功課,而非講「高大空的口號」。
另一議員梁子穎指政府以往對房地產政策沒有妥善的長遠發展方向,沒有切實解決基層市民的房屋需求,加上過去10年香港經濟轉型,教育政策未能全面照顧不同類型的學生,導致各行各業人力不足,加上民生問題積壓,長者院舍發展停滯不前,市民期望政府解決的問題統統都未能實現,故他認為調查結果屬正常預期之內,政府必須要正視問題對症下藥,才能改變市民對政府的看法和評價。
但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的議員梁文廣不認同房屋政策滿意度包尾,又指政府的房屋政策正朝好的方向發展,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開始接受申請,反應不錯,在打擊濫用公屋的措施亦獲普遍認同。雖然他不認同今次民調,但畢竟反映部分市民看法,政府宜多做解說或宣傳工夫。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