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區會討論構建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 議員憂交通及住宿配套不足

2024年07月09日 18:3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當局擬構建「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進一步提升南大嶼海岸一帶的生態康樂潛力。
因應「北發展、南保育」的規劃原則,政府擬構建「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以進一步提升南大嶼海岸一帶的生態康樂潛力,並於今日(9日)在離島區議會徵詢意見。對於善用長沙、石壁、水口和貝澳等區域的天然和歷史文化資源作生態旅遊及康樂用途,大部分區議員予以支持,指落實有關構思可促進地區經濟,不過又擔心由此增加的遊客人數,令當地的交通不勝負荷,現時的住宿配套未必追得上需求,冀官、商、民合作解決過程中的難題。
有關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的研究,在定位方面長沙會成為新的康樂樞紐,適合家庭和不同年齡層的訪客,並會設立訪客中心、連接上下長沙的無障礙的沙灘行人步道,和親水休閒康樂活動及配套設施;石壁則迎合文化歷史及拍攝愛好者的口味,在石壁水塘旁設文物徑並連接至古蹟石壁石刻,設露天博物館以展示搬遷石璧鄉以建造水庫的歷史;水口是在沙坪靠岸位置提供步道,和在嶼南道旁設一所教育中心以推動保育當地的沙坪和馬蹄蟹生態,以及當地的傳統鄉村文化和習俗;貝澳建設行人步道,由沙灘經行山徑連接至山坡上的引水道,當中包括以樹頂走廊的設計,並在山坡上發展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優質營地,讓喜愛探索大自然的訪客有多元體驗。當局於2022年進行的基線調查發現,在假日平均約 2 700人到訪長沙、水口、石壁和貝澳。研究估計當上述各擬議的設施落成使用後,假日的旅客會額外增至4 000至6 000人,故此需增加陸路往來南大嶼集體交通運輸的班次、增設泊車位和充電配套設施;以及在長沙增建碼頭,讓船隻往來巿區、離島和其他地點,並作為發展島嶼旅遊的基地。同時要發展沙灘營地、優質渡假住宿。當局進行初步技術評估,研究引入私人機構及投資者參與個別項目的可行性。
對於額外增加的遊客,議員余漢坤認為會對大嶼山交通網站帶來負擔。雖然當局有意加設泊車位,但對整體交通網絡的作用有限,事關有地方只得幾十個車位,可是汽車卻有幾百架。他促請當局檢討封閉道路許可證的措施,事關不時出現沒許可證的車輛闖入,令到交通流量失去預算。他說當區的住宿經營者,對於巿民假期北上消費亦十分苦惱,盼在優質營地方面「做大個餅」,仿效菲濟群島的高腳屋般的高檔渡假酒店設施,希望遊客不是逗留幾個鐘,而是兩、三日。
議員劉展鵬指不少南大嶼居民的私人土地,因應大綱圖的改變而成為自然保護區,從而失去發展機會。他詢問政府可否適度放寬限制,讓居民亦能有所參與,又或者撥出土地作特別用途,專供大嶼南居民從事本土經濟,如經營墟巿等。他又主張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及機場有公共交通專線直達南大嶼,料可減少交通壓力。
議員葉培基亦認同交通先行的主張,他說假設一班巴士可接載100人,也要增加80班次的巴士方可應付4000人往來南大嶼的交通需要。他又呼籲政策上要拆牆鬆綁,畢竟事事依靠政府會好吃力,其實官、商、民結合會,讓民間智慧有所發揮會更好。
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胡國源表示,對區議員的建議持開放態度。當局會因應不同階段落實的方案而考慮交通配套,譬如構思在欣澳可乘坐巴士去南大嶼。土地用途方面會進行技術研究,探討可行性。其實政府亦樂見地區參與,計劃中的訪客中心,旁邊的用地會用作墟巿,當局希望年底開始詳細的設計,比較簡單的方案冀可儘快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