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留港孤立鬱到病 長者心事有誰聽
2024年07月13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超過20萬港人過去幾年移民外國,遺留大批年老父母在港,激化孤老現象。有團體透過追蹤研究及調查的方式跟進長者孤獨問題,昨日公布調查指,有43.2%的留港長者沒有任何子女在身邊,當中63%的人社交孤立更屬「高風險」,整體而言,有抑鬱傾向的留港長者約有49.6%。76歲的留港老人楊女士曾到國外與子女生活半年,但感不適應而回港,惟回港後又確診抑鬱症。該團體建議留港長者的親友多觀察長者有否失眠、哭泣等問題,及早伸出援手。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去年4月曾發表同類調查,隨即於去年8月至今年5月進行「留港長者狀況及服務需要調查2024」,昨日公布追蹤調查結果。該處社工面談接觸了135名55歲或以上長者,結果顯示,有45.9%受訪者為「獨居」,社交孤立屬高風險的留港長者則有63.0%。
調查續指,有26.7%受訪長者指,子女移民後,其生活重心有所轉變,涉及「情緒」、「生活模式」及「角色轉變」。當中有長者表示「擔心沒有依靠,連談心的朋友都移民」,亦有人指「沒有人陪飲茶,沒有人陪做義工」及「不捨得孫子們」。近半數人即49.6%受訪長者未能完全自行使用智能電話,或根本沒有智能電話,聯繫遠方子女更加困難。
服務處指,有留守長者在大時大節時容易想起往事,可能出現抑鬱情緒,加重孤獨感,呼籲他們的親友及社區人士應多覺察長者情況,是否有不參與以往喜好活動、出現失眠、哭泣等問題時,若有問題應盡早陪同他們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又建議留港長者應學習將生活重心投放在自己身上,重建新的身份及角色,活出精彩的第二人生。
今年76歲的留港老人楊女士表示,她的子女於2019年移民國外,自己曾在2021年去國外與子女生活了半年,最終還是決定回到香港定居。她指,在國外沒有朋友,生活欠缺樂趣,只是回香港後她仍情緒低落,一度確診抑鬱症。之後參加服務處的援助計劃,認識了很多人,恢復社交生活,更參與到義工服務中,不但回饋社會,亦找到自我價值。
議員梁文廣形容有關調查是響起警號,指長者因種種原因導致缺少家人或外界的關顧,以致生活模式有所變化,產生社交孤立。他認為社會必須正視情況,建議關愛隊在探訪地區長者情況時,多了解他們的活動以及同朋友的交往情況,發現端倪要及早轉介。
議員江玉歡指長者孤立的情況,疫情後愈見嚴重,男性長者尤其令人擔心,事關男性在壯年時多為家庭拚搏,沒有時間培養嗜好,加上性格一般較女性來得內斂,退休後容易流於孤僻,遇上事情亦不願找人幫手解決。此外,長者照顧配偶而形成的以老護老現象亦需關注。
服務處於去年8月開展「社區好幫手-支援留港長者服務計劃」,提供各類活動及上門服務,至今服務近1,400人次。該處指不少長者參加計劃後,少了孤獨及抑鬱等負面情況。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