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建「魚類過敏階梯」系統 過敏患者可進食特定魚類

2024年07月16日 13: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4成患者對至少一種魚類有耐受性。
魚類過敏是常見的食物過敏,許多人因而傾向戒吃所有魚類。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40%魚過敏患者並不會對特定魚類過敏。中大醫學院指出,引起過敏的元兇是魚肉所含的小清蛋白,例如患者對小清蛋白水平低的吞拿魚及三文魚等有較高耐受性,對鯇魚及鯛魚等含豐富小清蛋白的魚類則耐受性較低。
中大醫學院過敏症團隊招募了249名魚過敏兒童患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2歲。研究團隊為所有參加者進行皮刺測試及量度他們血液中對多種魚類的特異性IgE濃度,分析他們對各種魚類的相對耐受性。結果發現,40%的魚過敏參與者對至少一種魚類有耐受性,當中鰂魚、鯰魚(又名「塘虱」)和鯇魚的致敏度最高,其次是石斑和鯡魚,最低致敏度的則是鱈魚、大比目魚、三文魚和吞拿魚。是次研究亦發現,接近半數魚過敏參加者因認為蝦、蟹、蜆和帶子等甲殼類或貝類與魚類同屬海鮮,誤以為同樣需要一刀切戒口不吃,但其實當中三分之一參加者並沒有對這些甲殼類或貝類過敏。
團隊表示,魚過敏患者一般在2至3歲時開始出現過敏反應,大多數患者的病情至少持續至青少年階段。過敏反應包括輕微的皮膚或腸胃徵狀,以至足以致命的呼吸困難和過敏性休克。魚過敏患者一般會被歸納為對所有魚類過敏,即使他們曾進食部分魚類後無出現過敏反應,仍會一律戒吃所有魚類。
中大醫學院根據不同魚類所含的小清蛋白水平,及魚過敏患者相對的耐受性,建立一套 「魚類過敏階梯」系統,讓過敏科專家可參照這系統,為魚過敏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治,包括度身訂造可以進食的魚類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