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裝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 運輸署料每個路口年創53萬元效益

2024年07月22日 11:3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東涌配置「調節系统」的燈控路口,局方料每年因節省行車時間而轉化得出的效益約為每個路口53萬港元。
為實現智慧城市的目標,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今年6月通過以6,230.4萬港元在50個路口設置「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令交通燈「綠燈」時長更有彈性,以切合人流和車流需要。運輸署在立法會文件中表示,在東涌8個已配置「調節系统」的燈控路口,推算出每年因節省行車時間而轉化得出的效益約為每個路口53萬港元;更換電腦發牌系統的基本設施及應用系統,配合數碼化發展,而開立一筆新承擔費用,署方則指將推行項目的一次性開支,及提供為期10年維修保養服務的費用。
運輸署今日(22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在東涌8個已配置「調節系统」的燈控路口,初步數據顯示在獨立運作的模式下,車輛和行人通過路口時出現的延誤時間可以減少約5%至10%,而經過該8個路口的車流量平均每個路口約為每天25,000至27,500架次。在比較配置「調節系統」前後所節省的時間,以及考慮在交通習慣調查所得的乘客出行相應時間值、車流量和經參考交通統計年報在鄰近東涌的各類車輛載客量數據而所估算的車輛載客量數字後,局方推算出每年因節省行車時間而轉化得出的效益約為每個路口53萬港元。
另外,由2017年開始使用的「運輸署第5代車輛牌照及駕駛綜合資料系統」,雖然保養合約在2027才屆滿,但相關的硬件和軟件已漸趨過時,政府建議開納一筆為數逾3億港元的新承擔額,以更新系統至第6代。運輸署亦在文件中提及,指會根據標準評分制度,以「總成本」計算作出評審,當中包括推行項目的一次性開支及提供為期10年維修保養服務的費用。除價格外,運輸署亦會僅慎地作出技術評審,有關詳情將會在招標文件內列明。雖然新系統的設計使用年期暫定為 10年,但是次項目將為系統引入開放式標準,包括採用開源軟件等,大大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及兼容性。
署方又指,新系統的全合命周期並非必然是10年,為此項目設定10年的維修保養期,亦不代表在維修保養期完結後必需隨即作大型更換。在新系統運作至保養合約年期的中段時候,署方將再安排技術研究,按當時業務需求及最新科技發展作出檢視,考慮是否有需要為系統作提升工程,以配合部門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