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覺得批評不好」言論掀隔空罵戰 建制議員斥誤導

2024年07月25日 10: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對於官員接受批評的態度,議員有不同意見。
今屆立法的任期只剩年多,雖然現正休會,卻起波瀾。社福界議員狄志遠日前指官員對批評聲音很「敏感」,覺得批評不好的言論起爭議。繼有建制派議員表態後,另一建制派議員亦網上反駁,直指狄指香港議會欠缺多元聲音,是誤導市民,再強調監督不等於對抗。
議員周浩鼎今日(25日)在社交平台貼文反駁狄的言論,又指全選舉制度及落實全面愛國者治港後,行政立法關係終於能夠重回正軌,同時議員亦能從良政善治的角度進行監督,議會上不同的同事,也經常向政府提出不同的意見,當然也包括反對的意見,並讓政府作出適切糾正。
他強調監督不等於對抗,也不是愈多對抗就代表監督的質素高,更加不是逾多對抗就代表施政成效會高。他指今屆政府在實踐良政善治上一些政策措施,也是聽到議員的聲音後並及時作改善回應,例如社區保母的時薪,由早前的25港元,大幅提升至約60港元,盼能改善基層市民照顧兒童的需要,又例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香港發展創科產業的支援政策,大灣區的整體發展規劃恊作等,也是在良政善治的環境下,才能實踐。
他又說:「試想像如果在從前反中亂港充斥議會不斷的對抗當中,哪能把這些有利於香港發展的措施順利實踐?」
狄志遠日前與傳媒茶敍時提到,指有官員對批評聲音很「敏感」,覺得批評不好,會私下再打電話給議員「投訴」,着議員不用這樣批評。建制派議員容海恩昨(24日)在社交網站以「監督、建言和善意批評並不是對抗」為題貼文,指監督與對抗是兩回事,行政與立法部門之間應該要有良性互動,共同為香港的發展努力。
她提到,作為民意代表,議員有責任監督政府施政,提出建設性意見,推動社會進步。批評要客觀理性,針對事情不針對個人,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官員也應虛心接受議員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共同探討如何改進工作,而非小心眼的「投訴」。
一個成熟、開明的政府,應該願意接納不同聲音,廣納良言。惟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集思廣益。我們需要一個能容納多元觀點、鼓勵理性討論的議會環境。行政立法機關應本著為民服務的使命,多做實事,少一些政治抽水,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