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個月6宗鸚鵡熱個案 部分患者居所附近現鴿蹤

2024年07月31日 12:5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市民接觸到鸚鵡及白鴿等雀鳥的分泌或排泄物,有機會感染鸚鵡熱。
禁餵野鴿條例明生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在6月中至7月中旬錄得6宗本地鸚鵡熱的病例,而部分患者報告在他們的住宅區附近出現鴿子出沒。
中心指鸚鵡熱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傳染病,常見症狀包括發燒、發冷、頭痛、乾咳、肌肉疼痛、呼吸急促和嚴重時經常肺炎。 腦炎、心內膜炎、心肌炎、肝炎和敗血症是偶爾的併發症。
患者一般透過吸入帶病禽鳥已風乾的排泄物、呼吸分泌物或羽毛塵內的鸚鵡熱衣原體而感染。雖然所有的鳥類都可以傳染病菌給人類,但寵物鳥,例如鸚鵡、雞、金剛鸚鵡和家禽,即火雞、鴨子和鴿子等更常參與。
看似健康的雀鳥亦可能帶菌,牠們在擠迫環境或船運等過程中受壓時,最易將病菌傳播。此病通常不能透過人傳人方式傳播。任何年齡的人士都可能患上鸚鵡熱。較常接觸寵物鳥類和家禽的人,包括從事與鳥類相關工作的人員,會有較大風險患上鸚鵡熱。而潛伏期一般為 5 -14 天,但也可長達4星期。
為預防鸚鵡熱,中心指公眾須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衞生、處理鳥後徹底洗手,如果症狀出現應盡快就醫,以及避免與感染的鳥類近距離接觸。
飼養寵物鳥的人士應保持籠子的乾淨和徹底消毒鳥籠和被鳥類掉落或分泌物污染的表面; 接觸鳥類或牠們的垂墜後,用自來水和肥皂徹底洗手。 隔離治療感染的鳥類,盡快帶病鳥去找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