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悲歌 社區幹事稱社署探訪簡單 學者倡GDP1%用作長者服務

2024年08月09日 17: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年發生多宗照顧者悲劇。
一對分別82及60歲的母子,日前被發現倒斃在觀塘瑞和街寓所,懷疑兒子意外暈倒失救,其患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母親在無人照顧下亦死亡,再次引起社會對以老護老、隱蔽照顧者的關注。有社區組織幹事表示社署的探訪較為簡單,且社區支援不足,有學者則認為香港應把相當於1%本地生產總值的資源用作長者服務。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涉事母子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受助家庭,根據記錄,當局去年11月曾進行家訪,當時二人並無提及需要特別福利支援。不過,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表示,社署保障部家訪的主要目的為審查資產、家庭狀況是否符合綜援資格為主,因此即便有家訪也屬於隱蔽個案。
針對政府設照顧者熱線及平台等措施,阮認為這些做法較被動及覆蓋面不足,而關愛隊的資源及人力有限,部份成員甚至本身也是長者,且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即便可以做到探訪,但做到轉介並不容易。她認為今次事件是一個借鑑,應加大力度識辨隱蔽及高危個案,建議由政府統籌,整合綜援數據、房署雙老家庭資料及18區關愛隊,再有地區外展、街站等,篩選出高危個案。
對於今次已是年內第5宗照顧者悲劇,聖方濟各大學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院長黃於唱表示,今次事件或屬於例外,因男死者可能涉及意外失救,至於其他個案則較多涉及照顧者的憂慮、無力感及抑鬱情緒,而不少照顧者家庭曾使用醫院或社區服務,他認為應在保障私隱的同時,利用這些資料關心照顧者的需要,舉例指如發現長者長期不覆診時應安排上門探望。
黃續指數年前日本人口老化比率達到25%,而日本當局每年用相等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開支投放在長者政策當中,他指與日本相比而言,本港用於長者服務的資源不算多,因香港現時長者人口比例約22%至23%,但用於長者服務的資源約只佔本地生產總值0.6%,因此應考慮把相等於1%的GDP資源用於長者服務,以便增加人手資源識別高危長者。
觀塘區議員柯創盛也認為目前政府識辨個案能力不足,他指觀塘區的長者人口排全港第三高,二區內20日前也有發生照顧者悲劇,以老護老的問題較為普遍,希望政府與關愛隊合作在南區及荃灣區推出的「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能盡快推展至其餘16區,形容關愛隊職能如同「探熱針」,起到前線作用,而社署應牽頭非政府組織,做好個案識辨及高危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