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90%親子曾爆衝突 40%最少一周一次 多數口角甚者掟嘢
2024年08月25日 14:3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親子關係是家庭互動中重要一環。有機構今日(25日)發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逾90%受訪者表示曾與孩子衝突,當中四成受訪者表示最少一周發生一次衝突。引發的原因與電子產品、做功課、學業表現等有關。至於親子衝突的方式,有一成表示是「掟東西」或肢體衝突。負責調查機構表示,父母需要學會「溝通式管教」的技巧,與孩子真正協商,包括界定分歧、輪流表達感受及關注、羅列可以滿足雙方關注的方案、到最後選擇大家都滿意的方案。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於今年1月至5月進行調查,共收回406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92.4%受訪者表示曾與孩子衝突,當中40%受訪者表示最少一周發生一次衝突。
家長與小朋友引發衝突最多原因是「電子產品」(68.4%)及「做功課」(68.4%),其次是「學業表現」(43.8%)。他們面對衝突大部分均是「口頭爭執」(91.1%),但有10%會「掟東西」或「肢體衝突」。調查亦顯示,雖然有53.6%家長表示衝突過後,家長和孩子能「彼此妥協」;但也有14.3%人表示,小孩是「被迫服從」;13.2%人選擇「不了了之」。
調查更發現,有75.2%受訪家長表示不滿意目前處理衝突的方式,問到不滿意的原因,當中半數人指同一衝突重覆出現。82.6%家長表示雙方對立的心態沒有因為衝突結束而靜止,例如仍然會擺臉色、逃避接觸,甚至會延伸「戰場」,在其他事端上繼續責罵。
女青賽馬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單位主任施倩俐指出,華人傳統社會強調服從及孝順,小朋友從小被教導要聽長輩說話,因此部分在衝突後選擇與父母妥協,但大多心底裏卻只是被迫,衝突未完全解決下,自然較容易又起其他衝突,家長這種「服從式管教」只會導致惡性循環,難怪調查中不少家長認為目前處理衝突的方式沒有效,希望尋求協助,包括「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49.7%)、「提升管教技巧」(48.5%)等。她說,隨着子女成長,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親子要解決問題,父母需要學會「溝通式管教」的技巧,與孩子真正協商,包括界定分歧、輪流表達感受及關注、羅列可以滿足雙方關注的方案、到最後選擇大家都滿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