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填料庫大爆棚 燒36億執爛攤
2024年09月06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經濟吹淡風、大型工程買少見少,由土木工程拓展署管理的公眾填料庫亦見滯存現象,立法會文件顯示,今年3月滯存填料已飆升至近2,300萬公噸,創歷史高位。而2013年至2023年期間,政府合共花費約110億元管理及營運填料庫,同期向建築廢物產生者徵收的填料處置收費卻只有約74億元,從收支上分析,政府僅處理填料事宜已出現36億元收支缺口,平均每年處理費赤字高達3.6億元。政府早在去年已計劃上調處理包括填料費等建築廢料的收費,卻因垃圾徵費計劃泡湯而受阻,有議員指出,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與垃圾收費「完全兩樣嘢」,政府毋須綑綁處理,建議政府研究各個分項獨立調整收費的可行性。
根據立法會公布的《香港的建築廢物》數據,今年3月,滯存於填料庫的填料數量飆升至近2,300萬公噸的歷史高位,主要原因是本港缺乏大型基建,自機場第三條跑道填海工程後,再沒有大型工程展開,填料有增無減下,政府預料跨境填料運送量會顯著上升,預計今年整體交付量將達1,100萬公噸。香港亦已於2023年10月與內地續簽運送協議,並批出價值4.48億元的3年期交付合約。
填料運往內地台山有助紓減本港填料庫的壓力,但處理填料的開支卻日益沉重,根據立法會的資料,2023年,政府管理建築廢物的開支高達10.79億元,同期收入只有8.42億元;2019年的開支更高達12.54億元,收入只有8.97億元,連年入不敷支下,累計10年的建築廢物管理收支已錄得36億元赤字。
政府早有計劃上調建築廢物管理費用,並與都市廢物的收費一起上調,故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去年10月13日作出《修訂建築廢物處置收費公告》,指定自今年4月1日起調整公眾填料費,由每公噸71元上調至每公噸87元,其後生效時間亦隨垃圾徵費改為延至8月1日生效,最終卻無法實現,建築廢物管理開支缺口亦無法拉近。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表示,建築廢物收費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處理,收費價格則由環境及生態局釐定。早前因應實施垃圾收費後,於堆填區處置都市固體廢物而按重收取的入閘費為每公噸365元,為避免日後有人蓄意混合都市固體廢物及建築物以逃避收費差價,環境及生態局早前上調各項建築廢物處置收費,其中公眾填料費由現時的每公噸71元,增加至每公噸87元。他解釋,即使獲加費「亦只是追回成本,填補現有嘅財政缺口。」
劉國勳坦言,建築廢物收費已徵收多年,一旦各項建築廢物處置收費上調,執行困難不大,「理論上可以好快(做到)」,強調與垃圾收費「完全兩樣嘢」,毋須綑綁處理。他又提到,現時建築廢物處置收費共有3個分項,建議政府可以研究各個分項獨立調整收費的可行性。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