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渠務署僅列4黑點 被斥忽略潛在風險
2024年09月09日 04: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世紀暴雨當日黃大仙成重災區。
水浸問題與雨水超過排水系統負荷、沙泥樹枝堵塞渠道,引致雨水積聚、河道及海水倒灌,和雨水湧入商戶或屋苑等有關,有政黨批評政府的水浸黑點不能說明實際或潛在水浸風險;有議員則認為,應加快改善渠務工程速度。
有政黨早前進行調查綜合全港共有91個水浸黑點,當中有78個屬於政府管理,13個屬於私人管理。黑點分布港九新界,新界有38個黑點,九龍區約有45個黑點。其中九龍城區佔最多,有13個黑點,其次為黃大仙區有12個;包括多個為去年暴雨期間發生嚴重水浸的地方,例如柴灣環翠停車場、黃大仙中心北館等。
渠務署則解釋,於1994年建立識別全港「水浸黑點」的方法,按雨水排放系統的排洪能力、水浸紀錄、受水浸影響的面積、對社會或經濟造成的影響(如對農作物和財產造成的損失或對交通造成的擠塞)等因素界定「水浸黑點」。至今已消除127個該等水浸黑點,現時只有4個水浸黑點。因應去年9月發生的極端暴雨,渠務署在分析所有水浸個案後,已更新「容易淤塞地點」名單,涵蓋全港約220個地點。
對於渠務署只定出4個水浸黑點與政黨公布的91個,數目相距甚遠,議員直指,政府黑點主要用以監察排洪措施成效,而不能說明實際或潛在水浸風險;又指當局制訂黑點時可能更科學化,但他認為「寧濫莫缺」,因水浸會影響市民生命財產。他又指,現時政府排洪標準可應付至2050年的天氣,擔心工程追不上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