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禁欲冲出国际 唔识举例学人举例

2024年09月09日 20:27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教育局中三公民经济与社会科教材,列明学生要学习拒绝婚前性行为,建议有性冲动便“一起到运动场打羽毛球”,事件不但成为城中热话,就连《纽约时报》亦刊出题为“Fighting Sexual Temptation? Play Badminton,Hong Kong Tells Teenagers.”的报道。当局向中学生讲解如果对另一半有性冲动、有“色色的”念头,并且想付诸实行时,其实叫他们做些其他事情令自己冷静便可以,又何需如此转弯抹角呢?《东呼即应》尝试探讨社会各界对教材提及以打羽毛球解决年轻人性冲动的看法。
《东呼即应》先走入社区,了解市民看法。市民卢小姐表示“我觉得有性冲动就打羽毛球嘅说法唔太合理,因为呢啲事是要自我控制”;邓先生则指这是一个自己的欲望,不会靠运动来解决,性教育归性教育,羽毛球是运动方面,不应混为一谈来教导。
香港性文化学会事工总监郑安然称,教育局近日就支援教材引起的社会讨论,有3个争议点,第一是拒绝婚前性行为;第二是签署承诺书;第三是打羽毛球以逃避性冲动。郑认为教育局真正要考虑的,是承诺书上提及的见证人签署和写出控制性幻想的方法,因该两件事容易令学生感尴尬,甚至可能增加课堂上出现性骚扰的机会。郑以在学校分享的经验指,初中学生上性教育课时,会容易过分兴奋,当老师提及譬如控制性幻想的承诺书时,可能有同学会借机取笑他人。他建议当局可加入小组讨论,令同学提出其方法,助其建立较平等的关系。
议员张欣宇则指,教育局提出要签署该份承诺书,还有以打羽毛球解决性冲动的说法,其实并非对小朋友好的方法。按照教育局指引,签署后是要给其他人去看,张认为这是非常不适合,也未必有效果。所以他觉得重点应该要他们在科学上,和一些实际案例及本港法例上,明白其后果及为何不应这样做。
他又补充,另一个重点是婚前性行为。教育局用的字眼是要拒绝婚前性行为,这个婚前或婚后强调的事,其实一开始就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关系不大。他认为教育局这样明确说,其实是教育下一代拒绝婚前性行为,但把重点放在婚前或婚后,其实是错了焦点,反而会令同学更迷惘。他指无论在香港或是很多其他国家,对于成年人来说,婚前性行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故不应该是教材中应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