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羽球残奥夺银 港将苦无接班人

2024年09月23日 02:0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陈浩源期望,政府等相关持份者可多作宣传及教育,让更多人放心投入运动生涯。(袁志豪摄)
港队连续两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取得空前佳绩,掀起全城运动热潮,但部分运动项目却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代表港队出赛近16年的残奥羽毛球男单WH2级银牌得主陈浩源坦言,孤单又孤独,“你好似外星人咁,冇人明白你讲咩”。香港未出现第二个轮椅羽毛球运动员,陈浩源认为,原因之一是不少家长不清楚运动员可以是残疾人士的出路,“其实我哋人工唔差,顶级运动员月薪几万,绝对唔使揸兜乞食。”他期望,政府等相关持份者可多作宣传及教育,让更多人放心投入运动生涯。
轮椅羽毛球运动员陈浩源,先后于东京残奥和巴黎残奥斩获铜牌及银牌,月初凯旋回港时曾指,巴黎残奥是他最后一场国际赛,未来将围绕教育及社会共融方向发展,明言无意担任教练,因香港尚未出现第二位轮椅羽毛球运动员。回顾过去16年运动员生涯,陈浩源坦言,“唔只觉得孤单孤独,你好似外星人咁,冇人明白你讲紧嘅Language系咩……哪怕第二个项目坐轮椅嘅人,佢都唔会知道轮椅羽毛球应该点样郁、点样玩……原来全香港就系得我知呢件事系点。”
他认为,轮椅羽毛球就像一门手艺,而他退役后无人传承,“呢件事好可惜,我见唔到未来短时间内会有人接棒……如果真系有呢啲人出现,我会愿意做返教练去教佢哋。”他忆述,当年自己一人摸索,曾走过不少冤枉路,在十多年前、影片平台仍未如今天般盛行时,要靠队友用摄录机拍下各种比赛片段,期望从影片中学习更多技巧,“你系摸错好多次之后先摸得啱”。
成为轮椅羽毛球运动员的条件苛刻,外在身形要高大,身体要强壮,残疾程度不能太严重,但最重要是对轮椅羽毛球的态度及承诺。陈浩源形容,日常练习是“非一般嘅辛苦”,例如需在一小时内在标准400米的田径场内推轮椅40圈,而这只占每日5至6小时训练的一小部分,要挨得过数倍的训练量,同时亦要克服伤患、来自社会及家人的压力,才能成为一名顶级运动员。他表示,中国香港伤残人士体育协会曾介绍不少轮椅人士观看他的训练,“但系吓走嘅(人)都好多”。
陈浩源表示,香港是个幸福之地,本身残疾人士人数就较少,而其他国家因意外、天灾或战争,提供大量残疾人士,更易选材及分类,例如身体强壮、能推动轮椅,会安排运动员尝试多郁动的项目,将身体质素作为考量,并非按运动员兴趣决定其运动项目,配对上会做得更好,所以其他国家的每个项目均有运动员。香港是否可以借镜外国的分类制度?陈浩源认为,香港的文化不同,“如果将香港嘅小朋友夹硬分类,有机会佢哋直情唔玩运动,呢个都系持份者要考虑。”
政府于2017年推行“残疾运动项目精英资助先导计划”,并于2019年将相关计划恒常化,根据立法会文件,2022至23年度起,全职残疾精英运动员每月可获的最高直接资助额为4万元。“其实我哋嘅硬件唔差,但系咪所有人都知道有咁嘅待遇或者支援呢?”陈浩源指出,不少家长仍觉得运动只是课馀活动,没有想过运动员亦可以是残疾人士的职业选择,加上政府亦有计划协助退役运动员转职,“呢件事系有保障”。他期望,相关持份者,包括政府或各个总会,可多作宣传及教育,让更多人放心投入运动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