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為港供氣29載 累達700億立方米 穩能源供應減碳排放

2024年09月26日 09: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推動綠色能源發展是實踐「碳中和」目標的不二法門。隨着天然氣成為本港主要的發電燃料,現時天然氣供應有高達七成來自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00883)。截至今年5月,中國海油累計為港供氣逾700億立方米,包括自產海上天然氣逾500億立方米,以及進口LNG(液化天然氣)逾200億立方米。這些LNG減少的碳排放量,媲美種植逾一億棵樹,為本港綠色低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因此中國海油今年勇奪《東方日報》及《on.cc東網》頒發的超卓上市企業大獎(環保能源),無疑實至名歸。
中國海油作為重要天然氣供應方,已為香港持續穩定供氣29年,為香港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保障。中國海油的天然氣供應始於1996年1月,主要是來自中國南海附近的海南島周邊海上氣田,透過一條近780公里長的海底管道輸入,供約1,000萬戶家庭一年用氣量。
不僅如此,該企再在2006年將內地首個進口LNG項目——中國海油廣東大鵬LNG接收站,正式對香港供氣。至於LNG作為重要清潔能源,與等熱值的煤炭相比,可減排二氧化碳5,464萬噸、二氧化硫50萬噸、煙塵26萬噸,相當於種植逾一億棵樹,減排降碳效果顯著,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穩增長及加快綠色低碳發展作出貢獻。
近年他們亦與香港的能源公司合作,築起一條海底「大動脈」,通過「崖城—香港」輸氣管線,將清潔、優質的海上天然氣穿洋過海。除了「崖城13-1」氣田外,自2021年6月正式投產的「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亦一直保持穩定供氣狀況。
截至今年,管線累計產氣逾80億立方米,生產凝析油超過80萬立方米,近3年來,它已成為中國「由海向陸」保供粵港澳大灣區的主力氣田,該氣田通過一條長87公里的18吋海管與「崖城—香港」海底輸氣主管線相連,已累計向香港輸送天然氣29.9億立方米。
至於由中國海油總承包建造,全球首個海上離岸式全鋼結構雙泊位接收站碼頭──香港LNG接收站,去年亦進入運行階段,相關設施可供一艘全球最大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和一艘LNG運輸船停泊。LNG經過儲存再氣化後,分別由兩條長45公里和18公里的海底管道,輸送至香港兩家電力公司發電廠,點亮居民萬家燈火。
事實上,中國海油除了不遺餘力地推進本港綠色能源發展,亦持續在內地大本營深耕細作,穩健有序發展新能源業務。其中,該企營運的中國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計劃「海油觀瀾號」,則深化內地離岸風電業務發展。
「海油觀瀾號」是中國首個水深過百公尺、離岸距離逾百公里的深遠海浮式風電項目,於2023年5月併入文昌油田群電網開始發電。
項目裝置容量7.25兆瓦,年均發電量2,200萬千瓦時,減碳2.2萬噸,是中國海上油氣開發進軍「綠電時代」的關鍵一步。自併網以來,「海油觀瀾號」抵住了南海惡劣環境及強颱風泰利過境的考驗,截至2023年底,已累計供應綠電超過1,400萬千瓦時。
一直以來,中國海油積極打造低碳品牌,着力提升清潔能源產量佔比,長期堅定不移加強新能源與油氣勘探開發融合發展,讓零碳負碳產業有序推進。現時公司亦紮實朝向科技創新方向發展,數智化轉型進展順利。
首套500米級深水國產化水下生產系統穩定產氣超億方,「深海一號」成為世界首個具備遠程遙控生產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平台,流花油田首次實現颱風自控模式遠程操控生產,帶動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產業鏈全面升級。目前,「深海一號」二期工程正加緊建設,項目投產後,「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整體高峰年產量有望由30億立方米提升至45億立方米,將為這條綠色能源「大動脈」再注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