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三院两代甲辰年主席百载一遇 坚守行善精神千载不变

2024年10月14日 09:0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东华三院自1870年创立以来与港人同舟共济,迄今成为本港最大慈善机构。逾个半世纪的慈善事业能生生不息,来自一代一代的接力,正因为有前贤先辈开路,代代人不断拓展,后辈才能鹏程万里,带领东华三院走得更远,亦将该院的信念传承,让每一代人都保留行善初心千载不变。东华三院明年迎来155周年庆典之际,因缘际会首次出现两代甲辰年主席同场交流的机遇。
1964年担任主席的何世柱大紫荆勋贤GBS太平绅士,见证本港60年代饱受风灾火劫,停水停电的艰苦岁月,东华三院发挥“救病拯危、兴学育才”的精神,让贫苦大众三餐温饱,读书识字;2024年的现届甲辰年主席邓明慧则在“安老复康、扶幼导青”等方面,将东华的理念继续发扬光大,同时在教育、社会服务、公共服务及历史文化保育方面开创新里程。两代甲辰年主席因缘际会,在重建广华医院、筹款以至建校等范畴上侃侃而谈,见证本港经济腾飞,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展望未来,两代主席信念一致,冀东华秉持救病拯危的慈善精神,创新传承,持之以恒服务大众市民。
在1964甲辰龙年,以26岁之龄担任东华三院主席的何世柱,如今是个慈眉善目的祖辈。他在东华三院总部与相隔一个甲子的2024年主席邓明慧相遇,形容机会相当不容易,“60年才一个甲辰,甲子是干支第一位,两代主席相遇很有意义,感觉好开心!”
气质雍雅的邓明慧主席遇见前一任甲辰主席时笑逐颜开,表示何主席是东华三院历届主席会主席,更每一年都有主持秋祭,得悉与自己同属甲辰龙年时,直言感觉很兴奋,能与前辈一同分享彼此对东华三院的一份情。
何世柱忆起就任主席初期,本港面对战后人口急升,社会资源匮乏,当时东华三院只管理12个单位,包括广华医院在内的3间医院。政府眼见医疗需求急增,遂拨款资助东华重建广华医院,何指当初政府补贴七成,而东华3间医院当时门诊及住院均不收费,政府要求广华医院完成重建后,3间医院的门诊及住院全部要收费,以平衡开支。
“当时我年少气盛,觉得东华三院要保留赠医施药的传统,不想要收病人钱!”何世柱起初坚决反对建议,想向政府解说,其后更找到《东华医院条例》订明的“医院主要提供免费医疗服务”(run chiefly as a free hospital),证明东华赠医施药有根有据,当时的华民政务司麦道轲为东华三院顾问委员会主席,他应何的要求开会并得到全体委员同意,最终政府亦同意,此事亦令何津津乐道。收费安排经立法局通过修例,在何卸任数年之后才能实施,至近年交由医院管理局管理,惟他指东华至今都会补助不能负担医疗费用的病人。
时月一往无前,东华发展亦一日千里,邓明慧主席今年共管理东华三院380个单位。无独有偶,广华医院近年再次完成第一期重建,邓明慧主席就见证4,000名医护人员在一周内成功搬迁至第一期新大楼,而第二期重建亦展开,整项工程预期于2029年完成。如今的广华医院与1960年代大相迳庭,邓指现时重点发展智慧医院,提升候诊及取药等范畴质素,并以病人作主导。东华也提供中西医及复康服务,设立专门基金支援洗肾及癌症病人,乃至免费中医等,以病人福祉为依归。
兴学育才是东华的其中一个使命和承诺,60年代本港人口持续增长。何世柱在任主席时的十大纲要当中,其中两项为兴建学校。他形容兴建学校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童可以上学读书,故当时主要考量是否有足够课室,部分学校连操场也欠奉,“当时的学校都没有特别要求提供球场给学生,但课室要坐到40个人,我们最希望有多些位置可容纳更多学生上课。”
如今东华拥有60个教育服务单位,涵盖中小学、幼稚园、特殊学校及大专学院,邓明慧指东华重全人教育,重视德育,让学生在创新艺术领域学习,同时亦带学生到国内外参访交流,近年也推行国民教育,与逾百间内地学校缔结姊妹学校,董事局成员亦亲自带团到内地交流,让学生增加对祖国的认识。而学生大使参访团则会到英美澳加等地交流,上学年学校交流团接近过100团,“东华三院办学是各方面都兼顾发展,我们今年更有DSE状元诞生!”
60年代的香港经历制水、台风温黛吹袭及木屋区大火等天灾人祸。东华三院初期的救济为实时救援,如1963年吹袭本港的台风温黛令许多市民受灾,何主席形容他在任总理期间曾亲自到香港仔,为温黛灾民送上大米及棉被等救援物资,他仍记得当刻灾民的惨况,“好多渔船沉没了,有灾民捉紧我只手,更流眼泪多谢我!”
来到今天,邓明慧指东华的救援活动多元化及紧贴时事脉搏。例如新冠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匮乏,东华捐赠大量口罩及洗手液等物品到医院及向社区派发,今年4月发生佐敦华丰大厦致命火警,东华亦派社工支援,更从“东华三院甘霖援急基金”及“东华三院殡仪基金”拨出款项,以协助受影响家庭渡过难关。最近邓明慧亦亲自带队探访房户,为他们送上空气清新机等适用物资;而东华亦专注扶贫工作,从食物银行、过渡性房屋、社区饭堂、就业支援服务,至今拓展至社区客厅,以专业、多元、创新的服务,全面支持政府各项扶贫项目,联同社会各界一同为基层解忧纾困。
每一年的“欢乐满东华”筹款活动,均成为市民茶馀饭后的热话。然而,在尚未有电视台的60年代,何世柱当总理及主席时,都要亲自去上门拜会大户进行“沿门劝捐”。他犹记得南丰纱厂每年都捐款8至10万港元,相当于如今的约200至300万港元;另一筹款方式则为粤剧名伶献唱,当时最有名的要数名伶新马师曾(原名邓永祥),“他一唱《万恶淫为首》,市民就会打电话来捐钱!”
现时东华的筹款活动亦与时并进,邓明慧指近年加入电子支付及网上筹款等新元素,也有筹款晚宴及体育活动等,当中的卖旗筹款亦有新突破,东华邀请本地插画师为纸旗设计独一无二的图案,“我们与好多插画师合作,设计特色纸旗,有市民更支持要储齐一套!”邓指,今年有多达11,000名义工卖旗,而他们都相当投入及卖力,她早前亲身到现场探访卖旗的学生,才知他们早已把旗卖完,认为很多人的第一次义工都是卖旗,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见到义工们卖旗时好开心,整件事都见到很多人一起去做,香港市民又捐钱又出力,很有意义。”
明年为东华三院成立155周年,两代甲辰年主席均认为该院一路走来得来不易。何世柱指东华在清朝时已成立,可谓举世无双,最大的心愿是保持东华三院的行善精神,服务广大市民,冀善长继续捐钱,东华则做更多慈善服务,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邓明慧就指东华正积极筹备155周年庆典工作,她极为欣赏东华三院的良好管治,冀东华既要继续创新,也要做好传承及保育,与时并进持续优化服务,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与港人一起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何世柱:26岁接掌东华 创最年轻纪录
在东华三院总部的其中一面墙壁上,记者发现了何世柱主席的旧照。相片中戴眼镜的他朝气蓬勃,风华正茂,计及担任总理的年期,何20岁出头就已在东华出任要职,而他以26岁之龄出任主席,创了当时最年轻主席纪录,维持了14年后才被1978年上任的马清伟(当年24岁)打破。
访谈期间,已届87岁高龄的何主席说话仍然铿锵有力,回想当时年纪轻轻就上任主席,他曾多次强调自己年少气盛,而性格直率的他亦为东华护士争取权益,如今描述相关事件亦津津乐道,令在场的记者及一众后辈深深佩服。
何指,当时是殖民地时代,东华医院的医生及护士,与政府直接聘用的医护是同工不同酬,以护士为例,当时东华的护士月薪是480港元,而政府护士却有580港元,足足相差100港元。“我当时4月就职,记得当年7月,东华的护士就找我陈情,要求我帮她们争取同工同酬!”
原来当时私人机构与政府聘用的职工均有此现象,只因东华聘请了数名从英国回港的护士,他们发现薪酬与政府护士不同而深感不公,故到东华总部向何主席求助,何当初不假思索,直言“我就决心帮助她们,我当时年轻,敢说敢做!”结果他如实向董事局反映,在他卸任前成功争取护士加薪100港元与政府护士看齐,亦开创先例,逐步改善各行业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邓明慧:自幼结缘东华 尽展音乐天赋
带队赴日参赛梦圆满今年4月才正式出任东华三院主席的邓明慧,其管治理念是“广明德慧 善泽香江”。在访谈间,她分享个人和家人与东华的联系,包括在医院的入院病人名册里,竟然发现了父亲的名字,她指父亲80多年前曾获广华医院救治。
邓主席深信音乐能促进全人发展。自2014年起,她一直推动该院属下中、小学、幼稚园以及特殊学校积极参与儿童发展配对基金的“圣诞颂歌节”,合共逾6000师生及家长曾参与活动,用音乐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邓明慧指出,东华属下学校重视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与数学教育),其中,音乐更是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教育元素。除了正规的音乐课,属下学校在课馀分别设立了管乐团、管弦乐团、中乐团、步操乐团及合唱团等,在教育局及董事局资助下,提供多元化的音乐活动。
东华三院更开设了东华三院胡李名静音乐及艺术发展中心,支援学校组织音乐培训及表演活动,又让有需要的学生以较相宜的价格购备喜爱的乐器,并不时由董事局资助乐团或合唱团进行海外交流,扩阔学生视野及加强社交能力,在培养音乐才华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今年8月,在邓明慧的支持及带领下,3所东华中学组成联校合唱团,远赴横滨参加日本声乐音乐节的演出和比赛。学生的表现获得评判赞赏,令他们对合唱更添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