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高才通增13間海內外大學 高收入人才首簽延至3年
2024年10月16日 12: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前年年底推出新的輸入人才機制,至今共收到超過38萬宗申請,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政府今日(16日)發布新一份《施政報告》並宣布,為建立優質人才庫配合發展,將革新各項輸入人才機制以「搶人才」,其中包括更新「人才清單」,加入推動「八大中心」所需人才,並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加入13間海內外頂尖大學至198間,把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
消息指政府將會在11月引入13所海內外頂尖大學,包括9間過去5年於《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大學排名》第11至20名而未納入現行合資格名單的內地大學,例如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另外亦有4間過去5年在《QS世界大學排名》藝術與設計範疇位列前5名的專科學院。消息人士又解釋未來各項工種都有欠缺人手的情況,無論是高學歷行業、前線服務業,或是維修或維持城市運作的工種。消息人士表示政府更新人才清單時會着重本港欠缺的工種,而及8大中心所說人才。
其餘「搶人才」措施,包括優化「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新增渠道吸引年輕及具經驗而人力極短缺的指定技術工種專才來港。新安排將設配額;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增設機制,主動邀請頂尖人才來港發展,推進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及延長本港大學的大灣區校園畢業生納入「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的試行安排,為期2年。
為挽留人才,「人才服務辦公室」除因應人才個人需求提供協助外,會加強推廣線上平台,提供薪酬、稅務、教育及簽證等全方位資訊,擴大合作夥伴網絡,與業界及僱主團體共辦線上線下招聘會,讓僱主與人才進行直接職業配對。人才辦會再舉辦國際人才論壇,並到海外宣傳。
消息人士又指出,當局有意以就業為本引入非大學學歷的專職人才,會有對應的年齡限制及工種名單,預計3年只會引入1萬人或以下。消息人士指政策傾向引入技術、工程、及維修勞工,指出相關行業本地新血少,不少專上學院畢業生會銜接到學位課程而不入行。消息人士舉例,技術行業從業員平均年齡中位數為50歲,當中40%為55歲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