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批現有政策礙製造業轉型 促政府關注中小微企實際情況

2024年10月19日 19:5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工會批評,現有政策不利中小微企轉型智能化生產。
政府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但不少中小微企反映現有政策不利其轉型。香港製造業總工會指出,過去1年接觸不少中小微企業表示,香港現時的政策不利他們轉型智能化生產,甚至阻礙他們回流香港發展。工會建議,政府招標採購時應以香港企業及香港製造優先,又促請政府的資助金額應以中小微企的負擔能力作衡量,可提供較少金額,以資助更多公司申請。
香港工會聯合會副會長陳鄧源表示,香港因缺乏人才,新型工業化的進程被拖慢。工會觀察到大量任職內地製造業的專才,透過高才通來港後,未能成功配對其專業技能的職位。同時,工會亦收到不少中小企求助,表示轉型智能化生產線遇到不少困難,包括缺乏合適的廠房、政府資助審批程序過於複雜和時間太長,以及申請政府資助手續複雜,中小企需增加額外成本聘用顧問公司協助申請。
香港納諾德朗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献鋒表示,今年初曾有意將生產線設於香港,後因成本太高及政府缺乏對中小企的支援,最後決定留守內地。他指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作為在香港採購生產線設備的唯一選擇,設備的報價極為昂貴,嚇拍不少有心的工業家,再加上香港租金高昂,政府未有提供租金援助以及確保穩定的廠房用地,只能無奈放棄在香港市場建立生產線。
香港精密機械人自動化設備公司代表朱機略表示,公司大部分中小企客戶反映,在申請政府資金時經常遇到困難,例如,申請門檻太高,一些部門要求申請資金的設備要包含大數據及AI等創科元素,惟部分中小企的實際業務並不需要高度智能化。他指出,政府要考慮到中小微企資源所限,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有特定計劃逐步支持他們漸漸向智能化生產發展。
綜合業界意見,工會建議,政府招標採購時應以香港企業及香港製造優先,同時加強本地培訓,提升對於本地人才發展的關注,避免人才外流。工會又建議,政府的資助金額應以中小微企的負擔能力作衡量,可提供較少金額資助更多公司申請,幫助中小微企升級轉型,解決勞工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