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沙頭角旅客熱潮減退 深度遊專家:不應僅是打卡點

2024年10月21日 09:5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由7月起把沙頭角個人遊的名額增至每日2,300個。
本港經濟仍然低迷,政府催谷日夜都繽紛及盛事經濟,又要區區有打卡點,藉以吸引更多旅客。早前已有不少批評打卡點無助吸客,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現為資深的深度遊專家陳智遠,亦發現沙頭角禁區開放不到1年,原本的旅客熱潮已減退,他認為沙頭角不應僅是一個打卡點,而是要依靠那份深植於土地和社區中的文化特色,並有策略地建立特色旅遊的品牌,才能令旅客再三造訪。
政府在7月把沙頭角個人遊的名額提升至每日2,300個。陳智遠今日(21日)在社交平台貼文,指上周末再去沙頭角帶團,更為參加者作導賞介紹,但發現旅客熱潮減退。他指文化特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細水長流的營造和深耕。在沙頭角的旅遊規劃中,應強調藝術、歷史、飲食文化、節慶、建築與民間生活的連結。
他舉例,沙頭角作為一個有着深厚歷史背景的邊境城鎮,其建築風貌和社區氛圍都蘊藏着豐富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通過藝術節、歷史展覽和文化導賞團等形式展現出來,使遊客不僅僅是參觀景點,更是與當地文化進行一場深度對話。
然而現時沙頭角有不少新的旅遊體驗,例如蓋紀念印、在碼頭掛魚牌等,他認為雖然具有一定本土特色,但在推動沙頭角旅遊的發展中需要更精緻的故事敍述,以及更深刻、有人情味的體驗。
他認為沙頭角需要持續的營造與深耕,不只是創造一個個打卡景點,而是要通過3到5年的長遠規劃,持續挖掘新的故事和文化,從地方營造、社區建設等方面,塑造出沙頭角專屬的旅遊品牌。更重要的是,應該跳出單一地點的觀光格局,為沙頭角建立區域連結,更好地將周邊地區的資源整合起來。
如何連結,他指牽涉兩方面,其一是連結印洲塘的客家村和附近的其他村落,通過統一的旅遊行程和交通配套,營造更立體的文化體驗旅遊路線。他深信沙頭角的旅遊潛力在於連結荔枝窩、梅子林、谷埔、吉澳、鴨洲等客家村,又指其公司參與「創意深度遊」比賽的得獎路線,就是連繫沙頭角與荔枝窩、梅子林的行程,並在該地區進行了一年多的「旅創鄉郊」旅遊實驗計劃,其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這些連結,為沙頭角旅遊開放解鎖更多可能性,如谷埔的「四季食桌」、吉澳及榕樹凹的節慶體驗均極受歡迎。
其二是北部都會區的「文化旅遊地圖」,他指應把沙頭角與其周邊地區的文化資源整合,成為北部都會區的「文化旅遊地圖」,成為推動未來藍綠康樂生態圈的可持續旅遊核心。這張文化地圖應該囊括邊境地區的特質,如中英街對岸的獨特生態、兩地交流的歷史故事及抗戰歷史遺址等文化元素。這些資源的整合與展現,能賦予沙頭角及其周邊地區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使之成為一個充滿故事與歷史的文化寶庫,他指這才是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方向所需要的全局視野。
他又指現時對沙頭角旅遊的資訊和推廣亦有待加強,指要推動沙頭角旅遊,需要更全面的文化旅遊規劃,包括期間限定的文化節目、導覽服務及其他吸引人的活動,才能讓沙頭角不再只是一個短暫的打卡地,而是一個值得深度探索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塑造獨特品牌,並不斷強化其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