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搶人才 議員指港行業狹窄 部分高才通來港搵唔到工

2024年10月24日 16: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指已有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
為了「搶人才」,政府推出包括「高才通」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卻衍生不少問題。有議員今日(24日)在立法會上直指人搵工、工搵人之外,還有沒工可搵的現象,指香港的行業比較狹窄,適合人才的中高層的職位相對較少,產生了一定的矛盾;亦有議員指新來港家長為子女找插班學校而不斷地「摸門釘」,呼籲政府要做好跟進和配對服務。
港府前年年底推出新的輸入人才機制,至今共收到超過38萬宗申請,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然而早前亦有調查結果指約22%來港人才暫時未有工作。
立法會通過由議員尚海龍提出的「跟進新來港人才融入香港措施」議員議案。他指香港教育多元化是吸引人才,特別是有家庭的人才就的最大誘因,可是不少新來港學童在插班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難。
他指有家長向他反映,其子女長時間不能入讀心儀學校,有個案是向60幾間學校叩門也無結果,有些甚至等待了一個學期之後,仍未解決。對此,特首已指示人才服務辦公室要為新來港人才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資訊。他促請教育局提供相關資訊要非常具體,不斷更新全港的官津直資院校的學額,以避免新來港家長頻繁地「摸門釘」要靠打電話或叩門的方法來了解各個學校插班的情況。
對於近日接連發生內地學生以假學歷入讀本港大學事件,議員陳月明關注網上有人組成「本地學生大學學額關注組」,該關注組表示擔心輸入人才,家屬可以利用本地學生的身份,導致部分投機分子以及黑中介利用制度漏洞招攬生意,導致有父母帶同應屆學生來港並參與DSE考試地,和本地學生一起競爭資助專上學額,增加這本地考生的負擔。
她表示,理論上人才計劃下的家屬應該是不會大幅度增加資助專上學額數的競爭,然而教育局不妨作出關注,假如近兩年多了適齡學生移居香港並報考DSE,大幅度增加競爭,資助學額有否向上調整的空間?如果事實和關注組的指控相反,亦有必要跟進人才計劃帶來的負面的聲音,利用真實的數字盡快釋除公眾的疑慮。
具勞工背景的議員林振昇林振昇提及有部分新來港人才面對失業和求職困難的問題。如果有關專才只是不熟悉香港的求職文化和途徑,透過提供職位配對就可解決,然而職位供需不對等就比較棘手,例如石油技術專才來港,可是本地沒有發展相關產業,以致難以找到對口的工作。如果要高才放棄原來的專業、轉行又或者屈就,擔當一些較低技術的工作,相信並非輸入高才政策原來所預期的。
他指有網絡言論表示部分新來港人才不怕辛苦,熱衷從事月入兩、三萬港元的工作,並且無條件加班,其任勞任怨的表現惹起本地員工不滿,埋怨「頂爛市、做壞規舉」。他說有關言論可能是網絡上的少數聲音,但也不能夠忽視,擔心會成為內地高材和本地專才的矛盾,情況就像10幾年前,內地遊客同本地居民引發的中港矛盾。
勞工及福利局局局長孫玉菡回應稱,人才辦的工作是搭建平台及編織網絡,盡量讓市場幫助來港人才,利用既有資源告訴他們需要教育資訊或求職資訊,或線上線下成本很低職位招聘會。
他指獲批來港的人才,當局是看重他的潛力,但要留在香港的話就要有實力,換言之,人才由第一次簽證到住滿7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這是要過兩關的,加上續簽的要求是清晰和嚴格,須找到一份和學歷匹配的工作,也或自己開創公司為香港經濟作出貢獻。他指並非每一個人才來到香港都要留下,其實大家都要互相適應及互相選擇,政府是希望是可以在香港發光發亮,願意在香港貢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