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基層市民節衣縮食 議員批政府扶貧政策不精準到位

2024年11月06日 16: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扶貧委員會識別的3個精準扶貧目標群組,包括劏房住戶。
議員林筱魯今日(6日)在立法會上指出,香港經濟轉型,有人失業或被迫轉行,收入變得不穩定,加上通脹夾擊,市民的購買力大減,大家都呻錢不見使,基層市民只有節衣縮食以應付日常開支。
他指扶貧委員會識別的3個精準扶貧目標群組,包括劏房住戶和長者住戶。扶貧委員會曾經就目標群組分析個案,發現有不少劏房住戶中的上班族屬於低學歷和低技術,撫養兒童負擔較重,單親住戶收入低,因為他們多數不能上班,超過70%依靠綜援維持生活,但都要負擔沉重的租金。
長者住戶方面,近80%住戶退了休沒有收入,需倚賴政府福利過活。受限於家庭生活環境,住在劏房的兒童家要應付日常開支,當然沒有額外資源讓他們參加課外活動和補習,難免影響他們的成長,單親家庭的情況也大多一樣。雖然政府每日用於社福的開支是3億港元,可見提供的的福利絕對不少,可是政策不能精準到位,未能做到全部有需要的人都受惠。
他又指林林總總的福利,由市民查詢、申請、提供資料部門查證和審批,中間隨時要找社工轉介,過程繁瑣迂回。他認為面對有限資源要深化改革,政府要善用科技,只要符合計劃申請資格,大數據平台就自動將合資格市民加入各類計劃,以人工智能篩查和分析資料提供最好的組合。如需進一步傾談,才需社工介入,以壓縮處理時間和人手,更清晰有效做好資料統合同數據分析,政府可通過數據平台更清楚計劃的成效,從中調節,更貼近民意。
具工會背景的議員黃國表示,本港在職貧窮嚴重,有63萬人平均工資少於55港元,基層工時長工資低。另外,他關注強積金市場被高度壟斷,認為應該要有跑贏通脹的強積金產品。
在推動精準扶貧方面,工程界議員盧偉國促請當局成立「失業轉型支援基金」,協助合資格失業者轉行、轉型為自僱人士或創業;又建議當局要充分考慮不同貧窮群組的特定需要,制訂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在安老方面,當局應制訂全面的安老政策藍圖和規劃,包括在新發展區預留土地興建安老設施,以及研究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長者護理中心等。
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指疫情過後,本港中小企面對產業轉型和複雜的外圍環境的衝擊,經濟復甦較預期慢,有銀行公布今年第三季香港中小企業營商指數調查的結果,11大行業當中有10個的指數也錄得跌幅。不少從事基層工作的勞工正面對部分中小企業捱不住而結束,而有些公司已經減少人手的方式,減低成本來「吊命」。
他指不同的產業要實現新型工業化,是有不同的需要和部署,不能同一個模式套用於各行各業,期望當局盡快公布中長期發展方案的時間表和具體內容,讓中小企業盡快掌握本港的產業政策,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許多中小企業認為創新科技帶來的商機是好的,但是由於缺乏資源,試錯的成本比較高,未能受惠。建議當局參考申請易,把科技券是和相關先導計劃的小金額申請簡化程序,縮短時間,鼓勵更多中小企業在科技發展和經濟轉型中保持競爭力。
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指政府有決心和魄力應對房屋問題,未來10年已有足夠土地已有足夠土地建公營房屋,並將以立法方式訂立「簡樸房」。另外,政府指會為受影響人士尋找住處,例如合規「簡樸房」,但同時指不代表他們可以打尖排公屋
衞生當局表示,政府看見大灣區基於,未來新藥在大灣區協作平台試驗後就可在港註冊。本港醫療方面,她指政府會繼續推行社區藥物計劃及相關藍圖,亦會擴建大各項疾病篩查,她表示會透過制度改革,為病人提供更到位服務,例如有彈性和針對性的補貼,敲定第2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表示,政府又一系列措施推動生質生產力,讓年輕人發展潛能。政府有協助市民或長者跨越數碼鴻溝的措施或課程,亦會以科技提升政府及公共服務,以科技排解民生憂難。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強調政府施政方針有一係列「耳熟能詳」的措施,在長者、醫療、扶貧等方面幫助弱勢。他表示政府有強制舉報虐兒機制、社區親子中心、182183熱線、關愛隊、長者大灣區醫療共付、關愛隊,不再是數據對比,而是服務有血有肉的弱勢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