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促降低夹心阶层置业门槛 开放郊野公园边陲及禁区用地
2024年11月07日 10:11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土地短缺,有议员建议开放郊野边陲用地及边境禁区用地。
立法会今日(7日)继续辩论由议员郑泳舜提出的“进一步完善房屋阶梯”议员议案,议员容海恩指目前的资助房屋政策未能充分照顾到夹心阶层,尤其是青年夹心阶层的置业需要。
她指现时青年人的收入虽有上升,但远远追不上同期的楼价,亦导致到房屋阶梯出现断层,影响社会向上流动,不利私楼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政府更应该取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夹心阶层置业的门槛,例如延长居屋按揭担保期,优化居屋抽签制度,增加多次抽签,推行共享业权,先租后买等计划,又或者提供置业贷款、放宽强积金提取作为首期,协助更多的市民实现置业梦。政府亦应该研究优化公屋的分配机制,提高公屋的编配效率,缩短轮候时间。
她指资助房屋作为第二市场,政府应该在防止投机和促进流转之间取得平衡,适度放宽限制,但同时也要采取保障措施避免炒卖行为。她指资助出售房屋不能停留在上车的层面,更要注重换楼的机制,让市民能够随着家庭的需要变化,而选择合适的居所。
香港土地短缺及使用率低,议员陈振英认为是一系列房屋问题的根源,造成私楼市场房价高,租金水涨船高,欠缺土地建公屋等。他指政府应多管齐下造地,例如开发郊野公园边陲地,开放边境禁区用地等,造地方面有前瞻性,既要考虑《长策》的所订定的总单位数量,也要令人均居住面积有所提升。他指笼屋、板房间的生活环境恶劣,被视为香港社会矛盾的根源。根据统计处的报告,现时全港有6.5万25岁以下年轻人居于不适切住房之内,相信也是部分年轻人对前景缺乏信心的原因之一。
他认为政府告别劏房的整体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相关政策在执行上直接影响到居住其中的24万住户,设想必须全面,既要避免出现业主将改建的成本转嫁租户,同时对于不能负担简朴房租金的弱势住户提供安置安置,加快他们上楼的速度,或合理的过渡期安排,避免出现无家可归的景况。
房屋委员会曾在98年初推出过租置租者置其屋的计划,让公屋住户能够用较便宜的价格在买回自己住的公屋,他指措施可提高整体香港人拥有自置物业的比例,促请政府加强租置屋的管理,积极梳理混合业权带来的问题,相信优化之后,重推租置公屋的计划可以让部分公屋住户的业主梦成真。
议员陈沛良指近年楼价虽从高位回落,但对市民尤其是夹心阶层而言,“上车”仍然遥不可及,其中一大原因,乃工资增长幅度长年追不上楼价升幅。在2003年至2023年的20年期间,15至34岁人士的每月收入中位数增幅介乎99%至131%,但本地楼价则升4.4倍。另外,过去20年本港新建成房屋单位供应中,私人住宅同公屋分别占超过40%,而资助出售房屋只得10%,不少人形容“抽到居屋好似要中六合彩一样咁难”,于是有部分人宁愿减少收入去轮候公屋,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都不是健康嘅现象。
他指目前公屋申请数目同平均轮候时间都处于高位,当局要保证公屋供应无可厚非,但夹心阶层家庭比例在2021年已达到36.6%,他们的置业需求应得到重视,当局应该在公屋同资助出售单位中取得平衡。
他强调市民对房屋需求会随时间、观念和整体经济环境而改变。过去大家视买楼为一种资产增值方式,在经济下行周期,即使楼价下调,但市场上置业信心不足,加上供楼压力大,买楼意欲大减,现时年轻人亦未必再以置业为目标。最近有调查显示,本港超过70%成Z世代受访者视旅行为重要工作动力之一,比例远超过买楼。由于下一代观念改变,不想做“楼奴”,加上经济前景不明朗,呼吁当局要促进经济,提升市民置业信心,房屋供需以“灵活变通”为原则,持续检视房屋策略,务求做到供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