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年輕人有性經驗 十個有一個不設防 約7成半從未檢測HIV
2024年11月21日 18: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時下年輕人性觀念愈趨開放。(李志湧攝)
年輕人性觀念愈趨開放,惟性議題在華人社會仍被視為「禁忌」。學生組織「大專同直聯盟」與香港愛滋病基金會今日(21日)公布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4成受訪者有性經驗,當中有四分一人更曾擁有4位或以上的性伴侶;不過,有5成2人並非每次性行為都會採取性病預防措施,更有1成半從未採取預防措施。此外,約7成半有性經驗的受訪者從未進行愛滋病病毒(HIV)檢測。基金會總幹事黃文達指,社會應停止對HIV及AIDS(愛滋病)的污名化,建議有性經驗人士,尤其年輕人至少進行1次檢測。
是次調查訪問530名大專院校學生,受訪者中近8成為16至25歲年青人,當中近3成為非異性戀者,較早前另一項本地調查高約1至2成。受訪者中有4成人已有性經驗,當中四分一人曾有4個或以上性伴侶,更有約一成曾有10個或以上。不過有性經驗受訪者中,逾半數人並非每次性行為都會採取性病預防措施,且性伴侶愈多的受訪者,非每次均會採取預防措施的比例亦愈高。另外,調查又發現年青人對HIV及AIDS的認知薄弱,更有近6成高風險人士超過1年未有進行檢測。
基金會服務委員會副主席、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指出,本港累計感染HIV的病人中,約6成為20至39歲人士。雖然近年新增的HIV及AIDS個案有下降趨勢,惟年青人性態度愈趨開放,安全意識卻較為薄弱,令兩者威脅仍不容忽視。他提醒,HIV感染病徵輕微,甚至不會出現,呼籲高危人士每年做1次檢測。另外,對於早前教育局的「打羽毛球」性教育,林認為是好事,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性」的討論,而非避而不談。
性/別研究學者黃鈺瑩認為,本港性教育內容仍然不足,並指出由於教育局未有將性教育獨立成科,導致8成5學校只是在不同學科中加入性教育元素作,加上「規條式教育」下往往將「性」與性暴力、性罪行及未婚懷孕等掛鉤,形容實踐方面「相當不理想」。她引述研究指,主張推遲性活動,同時介紹使用安全套的「正面性教育」,已被證明在推遲初次性行為、減低性交頻率等方面較「禁慾式性教育」有效,強調應對性持正面態度而非污名化。
黃文達補充指,社會對HIV及AIDS的污名化仍然存在,大眾誤以為愛滋病是「絕症」,只有男同性戀、濫交、光顧性服務才會感染,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他希望社會除了要提升對該兩種病毒的認知,亦要加深對性小眾的了解,消除對病症、性取向的偏見及歧視。而社會及教育界亦不應再「聞性色變」,要積極、開放建立討論「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