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露宿者支援少唔願登記 求政府不如求己

2024年11月24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居住成本高昂,無家可歸者居高不下。社會福利署2023年數據顯示,露宿街頭者減至約800人,較此前兩年的1,500位大減近半。而截至今年10月,在社署有登記的露宿者,更「下跌」至606人。不過,協助無家者的社區組織協會就指出,數據未能反映真實,因約一半無家者不願被登記,及部分人暫居過渡屋等社會房屋,事實是近年經濟轉差、外勞「爭飯碗」,部分基層市民已淪落「瞓街」,推算現時無家者有近1,500人!組織批評,港府對無家者「有服務、無政策」,支援措施匱乏,且部分前線人員執法時對無家者帶有惡意,又擔心社會房屋大都有兩年居住限期,恐短暫有「家」者會重返街頭。有議員建議政府推動機構靈活提供服務,增加宣傳及推廣,讓無家者可以安居。
社署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度,本港有1,441名被登記的無家者,其中近六成四在九龍區露宿;而2023至2024年度,無家者登記數目就大減至795名。社區組織協會總幹事吳衛東指出,據以往經驗,約有一半無家者不願被外展隊登記,估計現時人數仍有近1,500人,其中油尖旺及九龍城佔全港露宿者人數47.8%,深水埗則佔17.5%。
對於社署的登記數字大降,吳解釋,近年社會房屋增加,吸引部分無家者入住,料露宿者數字減少。不過,他留意到近月數字有所上升,估計與經濟差、當局引入外勞衝擊基層就業有關,有在飲食業工作20多年的街坊向他反映,近月工時大減導致入不敷支,甚至「搵唔到工」,終要淪落街頭。
吳又指,無家者中不少為單身人士,在政府「單身人士計分制」下,輪候公屋隨時要達30年。就算成功入住社會房屋的中年無家者,兩年期限一到亦有機會要重返街頭。
談到政府支援無家者的措施,社署除了資助非政府機構營辦3隊外展隊,亦有資助相關機構提供短期宿位。目前為無家者提供共622個短期宿位,其中社署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的宿位有228個,而相關機構自行營運宿位則有394個。其中政府資助宿位上年度的平均入住率僅達69%,有需要人士毋須輪候,完成有關手續後即可安排入住。
議員葛珮帆則指,曾有無家者向她表示宿舍衞生環境不佳而不願入住,其後她亦曾到訪政府資助宿舍了解,但發現衞生環境不俗。現時宿舍入住率偏低,她希望未來能對無家者作更多宣傳,讓他們了解宿舍現時情況。她建議跟進該項服務的部門設「個案經理」,跟進每一位無家者的精神、健康等情況,提供有需要協助。吳衛東亦發現不少無家者擔心宿舍私隱、治安等問題而卻步。而且宿舍入住時間只有半年,亦要入住人輪候公屋,惟無家者居無定所,部分人以為沒有通訊地址就不能申請公屋,亦減少入住率。
政府支援匱乏,執法人員對露宿街頭的無家者執法手段卻引來批評。2012至2019年間,政府多個部門曾未作通知,將無家者的家當丟棄,更3次被告。其中2019年被康文署及警方丟棄家當的通州街公園露宿者獲判勝訴,惟各人僅獲「象徵式」賠償100元。而2020年同一公園中,有8名警員涉嫌誣告兩名無家者,其中6名被判妨礙司法公正罪成。吳認為,部分前線人員明顯對無家者存在惡意,歧視邊緣社群,情況極不理想。
■記者伍萬庭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