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工程延誤或致港避風泊位不足 審計署建議利用科技評估用量

2024年11月27日 12:4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審計報告建議海事處探討利用科技評估避風塘泊位使用量。
本港避風塘及避風碇泊處均採用先到先得的形式,開放予本地所有類別的船隻使用,審計署發表新一份審計報告,發現海事處會記錄在颱風襲港期間14個避風塘的最高使用量,但沒有評估避風塘平日的使用量,審計署建議海事處需要探討利用科技評估避風塘在颱風襲港期間和平日的使用量。
審計報告指,海事處最新一輪涵蓋2022至2035年期間的評估預測,本地船隻避風泊位的供應將足以應付直至2035年的需求,假設擴建香港仔南避風塘,以及在機場城市灣畔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下提供新避風泊位,如期完成,撇除其他因素,2035年的預測整體剩餘供應面積為3.1公頃。倘若其中任何項目未能在2035年前完成,避風泊位的供應或會不足以應付預測的需求。審計署認為,海事處需要密切監察避風泊位的需求和供應,並探討後備方案,以應對一旦工程延誤致使避風泊位供不應求的情況。
報告續指,海事處一般每隔48個月為避風塘和避風碇泊處進行海道測量,截至今年6月30日,在14個避風塘和18個避風碇泊處當中,有4個避風塘和8個避風碇泊處的最新一輪測量均在逾48個月前進行。當中有2個避風碇泊處的最新一輪測量在104個月前進行,及海事處為1個避風塘和5個避風碇泊處進行的最新一輪海道測量需時逾270天才完成。
海事處回應解釋,完成測量所需的時間取決於專用的海道測量船的可供使用情況、天氣,以及在處理和檢查數據過程中發現的數據異常。儘管有些測量工作需時逾270天才完成,但這並不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審計署於今年6月和7月,在海事處人員陪同下到訪7個避風塘和1個避風碇泊處,並透過拍攝照片抽樣檢查停泊在內的770艘本地船隻,發現有67艘本地船隻並未領有有效運作牌照/閑置允許書,當中有43艘本地船隻未獲發所需的驗船證明書;及有29艘本地船隻的運作牌照/閑置允許書的有效期已屆滿超過1年。
海事處在今年9月回應審計署查詢時表示,就該29艘牌照的有效期已屆滿超過1年的本地船隻,該處在2023年對其中5艘船隻的船東就牌照有效期已屆滿提出檢控;及有1艘已取消擁有權證明書的船隻停泊在新油麻地避風塘。海事處表示,有關船東在2020年6月以船隻已永久離港為由申請取消擁有權證明書,獲海事處批准。
審計署亦於今年5月至7月期間署實地視察了位於5個避風塘和1個避風碇泊處的34個公眾登岸設施,發現有3個公眾登岸設施有損毀。儘管承辦商已透過資訊系統匯報此等損毀,土拓署仍然需較長時間發出施工通知以進行維修工程。舉例來說,就2個由承辦商分別在2023年10月和2024年3月匯報有損毀的登岸設施,截至2024年8月,土拓署仍未發出相關施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