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屯赤連接慢吞吞 10億公帑填巨氹
2024年11月28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被指為本港面向內地及澳門「雙門戶」的其中一個重要基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雖於2020年12月全面通車,但審計署昨日發表的《第八十三號報告書》卻揭露,上述工程及相關項目由興建到管理錯漏不少,路政署、運輸署等多個部門最少涉及延誤工期、合約錯誤、管理失當等4宗罪,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工程進度滯後,多種甩漏導致相關工程合約最少被延誤超過兩年,產生的延期費用再添逾10億元,大量公帑疑被枉花。審計署指,路政署在配合工程的管理方面需予改善,建議需採取措施確保配合工程合約之間按時移交工地、及與所有相關各方更有效地協調配合工程。
報告指出,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就建造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在2011年11月和2013年6月,批出合共467.08億元撥款,並於2013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間,批出8份工程合約(合約A至H)。截至今年8月,7份合約已經完成,一份合約仍在進行,而工程計劃開支已達預算的90%,即421.862億元。
報告特別談到整項工程靈魂的設計及建造合約A和B,由於填海工程進度未如理想,令後續工程無法按計劃進行,產生延期完工費用和工程受阻費用,總額達10.064億元,兩份合約亦要分別批出延長合約期779天和475天。報告指出,兩份合約分別較各自的原定完工日期遲26.7個月,即813天,和19.3個月,即586天才大致完成。
以合約B為例,承建商須在屯門進行填海工程,開拓約16.5公頃的土地,以供屯門至赤鱲角隧道北面出入口之用。在合約開展後,項目承建商估算所需的石填料數量約為85萬立方米,較合約訂明的數量多出約90%,惟石填料的最終數量約為832,552立方米。承建商及後亦就填海工程所需的石填料數量大幅增加,而引致的額外費用提出的申索,經顧問核證的金額為1.158億元。審計署認為,在推行涉及填海工程的工程項目時,路政署需要採取措施,準確估算填海工程所需的填料數量。
報告又提到合約D,承建商須建造一條行車通道,供日後隧道區域的營運車輛使用,但行車通道的混凝土覆蓋、排水設施和相關緊急車輛通道標誌,並無於合約圖則訂明,亦無包括在合約範圍內,最終要由顧問發出一份定價為550萬元的更改令,指示承建商進行有關工程;顧問在合約下共發出10個指示,以釐清工程細節,導致額外費用合共9,260萬元。審計署直指有關部門在核實合約的招標文件方面需予改善。
審計署建議,在推行涉及配合工程合約的工程項目時,應採取措施以改善配合工程的管理,減低產生配合問題的風險,包括確保配合工程合約之間按時移交工地;與所有相關各方更有效地協調配合工程;及加強項目管理規劃;在推行涉及水管改移工程的工程合約時,採取措施,在規劃階段更清楚確定工地狀況。
建造出問題外,屯門至赤鱲角隧道管理亦有不當,負責管理的人手遠低於該署與營辦商簽訂的協議,審計署建議運輸署應要求屯門至赤鱲角隧道營辦商採取進一步措施,以期符合管理、營運及維修保養協議所訂的人手編配規定;採取措施,改善評核屯門至赤鱲角隧道營辦商表現的工作;及持續檢視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和屯門區內相關路段的交通,並視乎情況採取交通管理措施。路政署署長、運輸署署長和機電工程署署長則回應指,同意審計署的建議。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