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片區試點「基本盤」財務上可行 分析指10年或以內完成發展

2024年11月29日 17: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公布3個片區試點。當局今日(29日)提交文件,計劃在12月進行的市場意向調查文件,提出「基本盤」說明具體發展要求,方便發展商提出意見。而根據顧問分析,3個試點的「基本盤」財務上可行,能於10年或更短時間完成發展,預計3個片區總共可提供63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的住宅用地。而每個片區的造價方面,發展局稱3個片區並非「巨無霸」項目,以過往差不多大小的項目經驗來說,預計發展商或需100至200億港元的開發成本;而政府方面則可就3個片區合共節省10數億港元發展開支。
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片區而言,總面積12.5公頃,當局計劃最早招標時間在明年下半年,預計會有1.99公頃作為私營住宅發展,另有5.55公頃將用作企業及科技園用地。而粉嶺北新發展區片區方面,總面積約15.9公頃,私營房屋用地佔2.96公頃,物流設施用地佔最大,有5.2公頃,預計最早招標時間為明年下半年。新田科技城片區方面,總面積約18.6公頃,私營房屋用地佔6.13公頃,創科及科技用地佔最多,約9.1公頃,預計最早招標時間在2026年。
文件指出,不同試點會對產業用地有不同的發展要求,例如部分用地發展商完成平整後便交回政府,亦有些讓發展商自行興建和營運企業和科技園大樓,也有個別用地要求發展商為政府興建容納受發展影響棕地作業者的多層現代產業大樓。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片區開發最主要是希望讓在北都沒有土地的發展商參與北都發展,同時可提速並減省港府在北都發展的前期開支。發言人又稱,若由一個綜合發展商發展片區,一定會比政府自行發展更減省時間,目前亦已收回其中兩個片區的私人土地,剩下新田科技城片區亦會在下一步收地。
發言人表示,發展商須為片區內所有土地平整和建設基礎設施,然後可保留住宅用地自行發展,以及在完成興建部分公共設施,如道路、休憩用地等後交回政府管理。被問及此安排是否政府的「底線」,發展商一定要「跟足」,發言人稱只是用此「基本盤」去推出計劃與發展商商討,發展商若在財務安排上「計唔掂數」、有其他意見仍可提出,不排除發展商提出意見後令片區「縮水」,但強調發展商需要根據法定規劃用途發展。
對於要發展商建設不少道路、休憩用地等公共設施,對發展商來說或減卻吸引力,發言人回應稱今次片區項目的用地大小有別於以往個別地塊規模,相信能吸引到規模和實力比以往強的發展商;而且發展商協助建公共設施是長久做法,近來更曾「大膽啲」,由發展商協助建設巴士總站和公園,有助居民入伙時享用設施。他又稱發展商在建公共設施可以在投地時減省地價開支,至於會否因此變成「零地價」,發言人只重申政府不會賤賣土地,但也需貼市,發展商建設後減地價開支屬公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