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社區廚房成劏房戶第二個家 助鄰里建立互助網絡增強自信
2024年12月12日 09: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青年發展及扶貧項目;人才及業界發展)應鳳秀(右二)、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總幹事吳煜明(左二)、「賽馬會陽光鄰里互助中心」會員奇奇(左一)和嫻女士(右一)。
劏房空間狹窄,對住戶身心健康均有影響。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6年開始推出一系列「賽馬會社區廚房」項目,並在2017年啟用首個社區廚房「賽馬會陽光鄰里互助中心」(陽光中心),至今會員總數有1,579個家庭,為劏房戶提供團購活動、煮食空間、洗衣設備等。單親媽媽嫻女士與女兒相依為命、經濟拮据,但自參加陽光中心的「買餸特工隊」等活動後變得開朗,中心的各種服務也為她減輕負擔,笑言「我日日都會嚟(中心),連囡囡都幫手做義工,好有意義。」
「賽馬會社區廚房」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跨代扶貧的策略之一,為劏房戶在社區提供延展生活空間及全面支援。除位於葵涌的陽光中心外,另外4個位於觀塘、深水埗、荃灣和中西區的社區廚房亦配備了多項設施,包括洗衣房,社區藥房、健身設施、保健室、放鬆空間,以及為兒童玩樂學習而設的空間等。5個社區廚房項目自啟用以來,累計服務人數超過9,000人,服務人次更有20萬。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是負責營運陽光中心的機構,中心總幹事吳煜明表示,劏房環境阻礙兒童健康成長,對家庭關係也有影響。現時中心有兩層合共約1,500呎的空間,當中有3個活動室,除提供硬件設施,讓街坊有煮食空間外,也會組織不同活動,讓街坊互相交流,建立互助網絡,真正做到多方面「共享」。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青年發展及扶貧項目;人才及業界發展)應鳳秀表示,設立中心時也需考慮選址,既要就近民居,場地空間亦不可以細小,互助中心要「凝聚街坊」才會有人情味,營運機構在該區的社區網絡有助聯繫劏房戶,對社區廚房十分重要。
她舉例指陽光中心早前舉辦中秋節活動,一眾街坊落樓就能參加,整個社區充滿溫情,而計劃轄下的5間「社區廚房」均為劏房戶提供不同的社區資源,起標杆作用:「我們第一個社區廚房於2017年成立至今,多個社福及政府機構曾參觀我們的社區廚房,他們亦可因應不同需要,參與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的其他計劃,如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透過全港首創的網上自選食物包及24小時自助提取機,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多元化及以人為本的貼心援助。」
嫻女士與女兒居住在約90平方呎的劏房內,租金連水電費,每月開支約4,500港元,對單親媽媽的她來説是沉重負擔,此前更遑論付費予女兒補習;屋內又無活動空間,嫻女士終日為生活而煩惱。不過,加入陽光中心後,可以使用洗衣乾衣服務,又透過加入中心的共購網絡,以實惠的價錢買到健康的食材及日用品,減輕其經濟負擔,她更透過中心申請政府和社區資源讓女兒補習,嫻女士更加入「買餸特工隊」幫助其他為口奔馳的劏房家庭買餸煮飯,認識同路人後讓她打開心扉,和女兒一起參加社區活動也令她感到十分有意義和滿足。
另一個「長駐」陽光屮心的街坊奇奇,一家四口居住劏房逾7年。由於家中環境狹窄,頻繁家務令她腰患加劇,與子女也偶有爭執,時時心情低落。自從參加陽光中心的活動,例如婦女鈎織班和插花班等,奇奇心態有所轉變,學會紓壓、放鬆心情,更帶同子女一同參加中心活動,自己更成為義工導師,將所學所得回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