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愈趨年輕化 遺傳基因突變增早發風險

2024年12月23日 00: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阮嘉駿表示,部分基因突變可增加心臟病風險達五成,但病發前不易察覺。
近年心臟病有年輕化趨勢,除了因不良生活方式及習慣增加風險,醫學上亦發現愈來愈多基因病變與早發性心臟病有關。有醫生表示,部分基因突變可增加心臟病風險達五成,但病發前不易察覺,有年輕病人跑步期間突然暈倒送院,3條冠狀動脈均堵塞,才發現有相關遺傳基因問題。醫生建議除了培養恒常運動、注意飲食等健康生活方式以減低風險外,年屆30歲以上應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切勿自恃年輕或有運動習慣而掉以輕心。
根據當局數據,近年本港死於心臟病人數呈上升趨勢,去年有7,258人死於心臟病,按年增約6.9%,比20年前(即2003年)增加約36.7%;其中1,308人為64歲以下,數字比20年前更大增約78.7%。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代表、心臟專科醫生阮嘉駿表示,一般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為心臟病發常見年齡,但現時愈來愈多病人低於上述年齡就因心臟病發入院。他引述一個內地研究指,小於45歲的心臟病人佔整體患者約16%,大部分有不同心血管風險,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及膽固醇等,其他新陳代謝病於年輕人中亦有上升趨勢;歐洲過往亦有研究顯示,小於40歲的病人佔比約3%,這些病人心臟病發年齡中位數更只有37歲,反映全球均見心臟病年輕化趨勢。
阮嘉駿指,年輕人往往因工作繁忙而少運動、少休息,亦可能選擇吸煙減壓,增加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多肉、少菜及高糖的飲食習慣亦會增加糖尿病風險,進而提高患心臟病機會;另外,醫學上發現愈來愈多基因突變與特別早發的心臟病有關,其中部分與膽固醇新陳代謝相關的基因突變,甚至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達40%至50%。他分享曾遇到一個33歲男病人,平時有運動習慣,亦曾參加馬拉松10公里及半馬賽事,但一次跑步期間突然暈倒,送院時發現3條冠狀動脈均告堵塞,要進行開胸搭橋手術,最後發現病人有家族遺傳基因問題。
阮嘉駿表示,病人可能直至心臟病發前,也不知自己有相關基因突變或家族病史,例如每年馬拉松均有年輕參賽者突然暈倒猝死,或送院後發現冠狀動脈嚴重堵塞;而且年輕人往往會忽略胸痛、氣促、頭暈等心臟病症狀,誤以為是其他傷病,例如健身拉傷胸口肌肉、胃痛等。他呼籲大眾培養恒常運動、注意飲食等健康生活方式之餘,亦切勿自恃年輕或有運動習慣而掉以輕心,建議年屆30歲以上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可一年驗一次膽固醇、血糖等,心血管電腦掃描則一般建議3年至5年進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