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原复耕种米喂候鸟 生态公园花田多款 首月逾5000人参观

2024年12月26日 06:00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回复原有地貌及提升生态价值。(黄仲民摄)
绿油油的菜田、金光闪闪的芦苇丛及稻米田,位于上水双鱼河与石上河之间的塱原自然生态公园除了招来摄影发烧友入场“影靓相”,亦吸引极度濒危的禾花雀、濒危的黑脸琵鹭等动物觅食栖息。渔护署分享,公园透过复耕农田,生态区特意种米等“喂雀”,清除蕉树等外来物种,利用传统智慧设立净水系统,回复塱原的原有地貌及提升生态价值。该署指生态公园足以补偿发展古洞北及粉岭北的生态损失,又透露开放首个月已有约5,000人次入园参观。
塱原自然生态公园占地约37公顷,当中约21公顷为核心保育的生态区,另有约11公顷作农业区。而约5公顷的访客区浓缩公园的大部分生境,参观人士能穿梭稻米田、芦苇床、荷花池、通菜田、乾农田等,亦可走近种满波斯菊及“太阳花”向日葵等的花田打卡。参观人士更可到观鸟屋远眺在公园觅食及栖息的候鸟,当日记者见到黑翅长脚鹬、牛背鹭、小白鹭在深水池塘等地捕食的踪影。
要有候鸟停留,渔护署在生态区种植较多湿田作物,包括稻米、慈姑、马蹄等,亦控制农田水位等。署方提到,塱原过往不少农地已停耕或种植蕉树等不适合湿地生境的植物。农田复耕稻米后,每年秋冬,禾花雀过冬经过香港,米田能为雀鸟提供食物。渔护署提到,每逢11、12月或4、5月的秋冬或夏季两造稻米收成期,访客更能与金黄色的稻米留下倩影。
此外,农业区均以生态友善的模式运作,39个农户以前均在塱原耕作,现时大多会使用天然肥料种米、种菜,令生境更丰富。而塱原湿地新设的净水系统利用传统智慧,上游的河水会先经水深约90厘米的沉淀池,将泥沙沉到池底,再流入另一个池被芦苇消化养分,根茎亦能隔走微粒,最后在水深约30厘米的浅水池“晒水”,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细菌。经净化的河水会经修理灌溉水道流入农田。
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自然公园主任黄广潮表示,设立生态公园期间修复荒废农田,令湿地面积多了8公顷,足以弥补开发古洞北新发展区的湿地损失,近两年冬季有约200只鹭鸟于公园夜栖,公园自11月9日开放后亦录得不常见的冻原豆雁、芦鸦、凤头鹦等,而在公园录得的禾花雀数量由2021年的27只,升至去年的46只,去今两年更首度发现澳南沙锥和浅色斜痣蜻。